□石路
前两天,单位志愿者小黄轮到去小镇路口值勤。一大早,空气里弥漫着湿气,这黄梅天,真令人有点齁势。只见她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拿红色三角旗,与另一同事一起站立在镇域这条最繁华的路口。他们对角值守,根据信号灯的变化,依次做着通行或停止的手势。这么多年,小黄和许多志愿者一样,对协助指挥交通的动作已烂熟于胸。这时,迎面走来一位退休阿姨,她停下后对正在值勤的小黄说,这里有信号灯,为啥还让你们“划小旗”?说话的语气像与常人交流一般。小黄听了一时不晓得如何对答,便微笑着,继续干自己的事。
众所周知,为推动文明创建,许多地方设立各种志愿服务项目,交通文明志愿服务就是其中之一。我所在小镇,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就设立交通文明志愿服务岗了。当时,我正担任镇党委宣传委员,迎博办博志愿服务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镇这块工作归我管,平时主要路口志愿者值勤上岗2人,节日或有大型活动时安排4人。想来,迄今已有13年了。我现在也退居二线,但闲暇时对这项工作还是比较关注。早上去上班,我都会多看他们两眼。
听了小黄的叙述,我不禁想起那阿姨的话,到底啥意思?我心想:一种可能是,觉得志愿者们太辛苦,既要上班,又要大清早到此上岗,觉得有点心疼他们;还有一种可能是,觉得现在绝大多数人能较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已不需要志愿者天天在这里值勤引导;再有一种可能,就是如那位阿姨直白的那样,既然有交通信号灯,又何必还煞费苦心地在此“划小旗”?
但不管怎样,小镇有一个现实无法改变,那就是作为市文明乡镇,如今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已成常态,大多数人能秉持文明出行要求。小镇交通秩序也渐已有序规范,文明新风在沃野荡漾。这里面,自有志愿者常年的一份付出。如今这番坚守,既是持续强化引导,又是为了每一天能更美好。
我和小黄说,那个阿姨的话多半是心疼你们,想让你们以后不再这么辛苦。小黄说,当时第一时间的内心独白也是这样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