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作用日益显现,乡村振兴呈现新面貌、焕发新气象。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让5G成为“新帮手”、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用数字赋能打造“金饭碗”、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经成为一股热潮,持续涌动在神州大地。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
不断优化升级
在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福建省罗源县牛澳村,5G信号连接山海,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在梅里雪山脚下、澜沧江畔的云南省德钦县燕门乡,电信“三千兆”落地乡镇,让阻隔在偏远山区的群众感受到“世界触手可及”;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新疆吉木乃县别斯铁热克乡库早齐村,“光网进村”叩开了游牧民的“数字”生活之门……
在信息通信业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广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我国现有行政村早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大幅增加。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推进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投入巨资改善农村地区光纤网络和移动网络覆盖情况。以中国电信为例,在已实现行政村光宽和4G网络“双100%”覆盖的基础上,2022年投入网络建设资金超4000万元,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区域开展千兆光网和5G建设,让脱贫地区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与发达城市“同网同速”的信息通信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信息通信业将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优化升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网络支撑。
信息通信技术
不断赋能农业现代化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中国电信通过物联网技术,让无人机、传感仪等设备之间形成数据互联,对棉田气温、湿度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千亩棉田从耕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数智化管理。
中国移动持续加大对广西百色市农村网络建设投入,全面加速乡村5G网络覆盖,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建成乡村治理数字大屏、AI人脸识别摄像头、云广播等平台,打造了“数字乡村”示范村、智慧社区示范小区等乡村振兴标杆样板。
在重庆酉阳苍岭镇,中国联通基于5G网络的数字乡村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农业信息、植物生长、病虫害情况,监测数据超过预警线后,系统便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信息通信业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在农业生产领域,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全面深度融合,在农业基础数据采集、种植养殖过程把控、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助力实现智能生产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农产品销售领域,助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在农村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助力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