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山区漕泾镇团委不断创新团课教育内容,团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显著成果,基层团组织生机勃勃、团员青年奋发向上,一批优秀共青团员和先进团组织分别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和“金山区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记者 曹佳慧 通讯员 汤妙兴
一堂特别的团史教育课
初春,漕泾镇2023年的第一堂团课在上海市团校举行,40名团干部重温中国共青团经历的一百年艰苦历程,了解中国共青团的团徽和团歌,聆听《青年垦荒精神和新时代青年》主题团课。在青年模范人物群体面前,团干部们仔细阅读张海迪、雷锋、杨利伟、黄继光等榜样模范的感人事迹。辉煌的百年团史和英模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团干部们心潮澎湃。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镇团委委员、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朱伟亮说:“在市团校听团课,更深刻体会到共青团的光辉历史,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十余年前朱伟亮背着背包从黑龙江来到金山一家民营企业应聘,他刻苦攻关硕果累累,现已拥有19项发明专利授权,近年晋升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他表示将继承共青团光荣传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第二家乡上海贡献毕生力量。
一座爱国主义教育的丰碑
漕泾镇地处东海之滨,73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漕泾镇上空进行作战训练时,突遭国民党飞机袭击。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33位战士光荣牺牲,当地政府在此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镇团委书记黄明亮认为,组织青年一代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补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一批批青少年前往烈士陵园祭扫英烈,他们蹲在地上为烈士墓碑描红,含着泪水默读烈士的事迹,感悟烈士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海渔村和东海村团员青年在追寻烈士脚印的过程中,发现部队战士当年为了百姓利益,面对敌机扫射,情愿牺牲自己,没有一人退缩和转移,用生命保住附近村子和人民生命财产,让团员青年深受触动。被誉为“活雷锋”的蒋庄村团支书俞斌欢,退伍回乡后无论在抢险救灾,还是在清理垃圾平凡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他得知自己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后,毫不犹豫地说服父母和年迈的奶奶,成了全镇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想到革命先烈,觉得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俞斌欢说。
一群理想信念教育的楷模
“利用本地先进榜样的力量,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团课的核心内容。”据黄明亮介绍,近年来镇团委树立“勇攀科学高峰朱伟亮”“漕泾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俞斌欢”“老兵新传王小林”等一批青少年教育典型人物,运用身边鲜活的事迹升华团课教育,取得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
在护塘村流传着今年92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王小林与团员青年结下“忘年交”的佳话。1952年,王小林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半年中参战21次,和战友共击毁敌军1006辆坦克车和544辆装甲车。退伍回乡后,他先后把儿子和外孙送到部队,一家三代光荣入伍。护塘村团员青年在王小林耳濡目染下,年年踊跃报名参军,先后有150多名青年当兵入伍。近年来护塘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五块国家级奖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欢军说:“团员青年有抱负有理想,为乡村振兴立了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