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美云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加乡村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让农民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过去几年,随着市场化水平提升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许多乡村的土特产在市场上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熟知,变得更具竞争力;亦有不少的乡村景点成功“出圈”,成为互联网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要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以上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比如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农产品。随着“数商兴农”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进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购物车中。其实不少“国货”的品质都十分优秀,要继续把控品质。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带货”,以原生态为特色的产品吸引了不少顾客。如何进一步吸引到固定客源,需要做好品牌建设、包装、宣传工作,以及标准化、流程化的品质把控。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不仅致力于发展产业创造就业,亦投入大量资源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各地四通八达的道路、得以改善的居住环境,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旅游业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年来,有不少地方成功利用互联网传媒的力量,打造出了一系列极受欢迎的乡村旅游景点。例如四川理塘县,便以藏族少年丁真珍珠的故事成功吸引游客。
个别的“走红”例子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由此带出当地淳朴的风俗、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勤奋向上的发展故事等等,这些深层次的文化产品才是关键点。同时避免“千村一面”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宜游则游、宜文则文、宜农则农、宜居则居,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的做法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乡村振兴计划。要推动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当地各项产业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平衡,盘活乡村资源,为带动当地就业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新机会。
摘编自《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