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为原则,按照“优势突出、临床成熟、疗效确切、安全可控”的原则,确定“肛痈”等22个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第一批试点病种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并选择本市22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据了解,试点病种以中医病名命名,以体现中医药特色,分别涉及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本市中医临床优势领域,其中既包括如混合痔、颈椎病等常见病,也包含疑难危重和复杂性疾病,如休息痢(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风温病(西医诊断为脓毒血症)等。
在明确试点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出入院标准、住院诊疗规范、中医主要治疗技术等基础上,参照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结算管理,合理确定病种支付标准并实施动态调整,合理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同时,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以发挥中医药临床价值为导向,探索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制定了试点病种按疗效价值考核的指标评价规则、数据采集及绩效支付办法。(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