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文斌

  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农村产权

  助力乡村振兴

  很高兴参加由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期书记论剑活动,作为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的支部书记、董事长,我很珍惜和各位书记的交流的机会,你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沿,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

  农交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下面我就农交所的相关情况做个介绍:

  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本市农村要素市场建设,经市领导批示、市农业农村委回复,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于2009年9月18日揭牌成立,隶属上海联交所集团旗下的涉农产权交易专业平台,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功能于一体。

  (下转B5版)  (上接B3版)

  服务范围包括开展农业技术及科技成果的转让和交易、农副产品交易及价格指数发布、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其他农业人力资本的交易、农民土地经营承包权转让和交易、大型农用设施的租赁权转让、农村水权、林权、及其它生态权益补偿及交易、农村集体和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的企业股权托管、融资及转让,以及其他涉及农村集体和农业生产要素领域中相关的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履行政府批准的其他交易项目和权益交易鉴证等服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国资“两委”的领导下,联交所确立了“一体两翼多平台”业务布局,明确了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要素交易所集团的目标。农交所作为“一体两翼多平台”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的平台建设和业务运营,承担起了服务上海“五个新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服务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工作现状:

  农交所当前业务涵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产股权、科技成果、实物资产和补贴农机五大板块,并围绕上述业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系统。目前,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正聚焦“三块地”(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用益物权)、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农业科技成果三项核心业务,逐步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农村产权交易品种体系,致力于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解决方案,成立以来,累计交易额已超过116亿元。

  农交所一方面以党建指导业务布局,聚焦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机遇,瞄准乡村振兴、“五个新城”等开展布局,着重解决国家战略如何在上海农村落地、上海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坚持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了较好的业务开局:

  2020年,农交所承接了全市“三农”领域唯一的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新土地管理法下上海“三农”发展思路研究》,为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

  2021年,农交所以业务创新为突破口,形成全国首发业务2项(数字人民币结算、农业种质资源交易),被新华社权威媒体报道3次(“优糖稻”成果转化、数字人民币结算、农业种植资源交易)。农交所《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海方案”》入选“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农交所形成全国首发业务1项(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受让),被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同期,农交所在诸多地方交易场所中率先启用电子印章功能。

  农交所自成立以来,扎实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规范流转交易行为、完善服务功能,致力于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

  2020年5月起,农交所与安信农保上海分公司试点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交易+履约保险”业务,在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同时,有效化解了保险展业过程中面临的道德风险。

  农交所该业务具有四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充分发挥了产权交易对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和保险保障的价值,有助于提高效益、控制风险,形成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二是有效缓解了受让方预付流转费用的压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投入,有利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向较大面积、较长期限发展,有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切实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成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强化集体资产管理”要求的有效抓手。四是通过“交易+保险”的安排,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强化了信用约束机制,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

  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发展,用实际行动支持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十三五”期间,农交所累计为2262宗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公开交易服务。通过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农交所为农业生产经营业者提供了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杜绝了农地流转费新增欠款出现,成功将某涉农区4000余万元的流转费历史积欠压减到不足1000万元。

  综合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和服务成效,我简单介绍下我们农交所的几个服务案例。

  案例1:农交所为上海振峡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对上海金山土地开发服务有限公司4000万元债权、上海振富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对上海金山土地开发服务有限公司1000万元债权提供了交易策划和鉴证服务。上述交易已预留债转股条件,契合了农村集体帮扶项目在资金调度上的安排,兼顾了投资的安全边际,为维护农村集体经济利益提供了创新路径。

  案例2: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沪优549”品种,通过农交所组织实施的竞价交易,吸引多家参与者进行6轮竞价,实现了20%交易溢价率。该项目一方面有效发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力推动了上海种业走出去支持中部地区后疫情时期农业稳产,为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案例3:数字人民币结算在我国产权交易领域首次落地。该案例为农交所通过与建设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在国内产权交易领域首次引入数字人民币结算,为农业农村提供更加安全普惠的交易解决方案,为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和场景运用,贡献了普惠金融结算服务农业农村的“上海案例”。

  案例4:农业种质资源交易探索“上海方案”。该案例系农交所结合《农业种质资源交易的实施与发展》专题报告发布,在国内率先试点农业种质资源交易业务,首批完成以农业种质资源为主要交付形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让项目5个,是产权交易服务“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国家战略、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一次创新。

  案例5:围绕“五大新城”探索产权交易服务农业园区的新途径。该案例系在农交所与农发行合作研究并发布《产权交易服务农业园区发展的普惠道路》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五大新城”探索通过产权交易手段解决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要素资本化问题,助力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此外,农交所通过转让、租赁、承包经营、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产权交易手段对农村闲置公房、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等进行积极稳妥的盘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增量资产持续优化,有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通过产权交易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贡献国有企业的一份责任。

  我们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交流学习,分享在农业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开发和产业运营等方面的经验,更好发挥农村产权交易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为本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特刊
   第B04版:特刊
   第B05版:特刊
   第B06版:特刊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第三期“乡村振兴·书记论剑”暨“上农论坛”举行
张文斌
高志强
陈诚
严云龙
屠拥军
东方城乡报特刊B03张文斌 2022-08-02 2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