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施晓丹 记者 王平
10月24日,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中久村农创素质拓展基地,活跃着一支由130余名学生组成的队伍,他们三五成群地在当地几名农民的指导下,烧菜饭、挖红薯、收稻子……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书院镇区域化党建联建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体验农耕文化的一次“三同教育”活动。
浦东书院镇地处临港新片区,与上海电机学院毗邻,书院镇与该院校发展为区域化党建联建单位。当天的活动以“体验农耕文化”为主题,让学生既了解农耕知识,又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劳作,感受农民的艰辛。
烧一锅农家菜饭,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几口锅灶置于田间,由5位学生组成的“精英组”,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切肉剁菜、淘米加水、用柴火煮成,浓烟熏在学生的脸上,甚至流出了泪水,但谁也没有退缩,反而显得生龙活虎,抢着要做“火头将军”。当菜饭煮成后,学生们品尝着这一特别的农家饭菜,个个眉开眼笑,吃得津津有味。
铲一锹泥土,学生们的动作虽有些别扭,从拿一支笔到拿一把铁锹,似乎体验了人生的转换,每一锹泥土需要付出一定的力气才能完成,但就在这样的劳作中,个个都始终认认真真的操劳着。不一会,学生们的额头上流出了汗水,但他们都感到很值得,因为这是对自身意志的历练。在劳动现场,还安排了挖红薯、收赤豆、割稻子等劳动项目,这些体力劳动对学生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就连挖一只红薯也要费很大的劲,但每当红薯被挖出时,便会高兴地把红薯高高举起。
收割稻子,虽是粗活,但需要小心,否则锋利的镰刀会伤到自己,但这种体验是深刻的。
在换茬的田地上松土筑垄,然后开始栽种菜秧,干这样的农活都要弯腰曲背,但学生们不怕劳累,跟着阿姨细心栽种菜苗,萝卜苗、番薯苗、青菜苗、莴笋苗等这些陌生的蔬菜苗,学生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红薯苗移栽没有根须,剪下藤来就可以栽种,学生们对此很不理解,但在阿姨们的指导下,一下子对蔬菜的特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学到了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活生生的课堂学到了活生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党性得到了深刻的锻炼,几个小时的劳动虽然让学生有点筋疲力尽,但收获满满,都高兴地说:这样的劳动锻炼真好!
区域化党建是凝聚区域力量、扩大红色“朋友圈”的有效途径,下阶段,书院镇将着力在精准配套“家门口”服务上继续深化,推出小家电维修、马克思主义书房、健康微讲坛等合作项目,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此外,该镇还将在红色教育领域,着重布局在“双减”政策下,由区域党建助力、中小学生参与的书院镇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愁文化和同吃、同劳、同学的“三文三同”红色教育“堡垒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