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续祖先文脉,留住千古记忆
金山漕泾镇文体中心党支部将古文化成为学习教育新教材

  □通讯员  汤妙兴

  金山漕泾镇地处东海之滨,全镇16处自然历史文物遗址遗物,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资源禀赋。近日,漕泾镇文体中心党支部由1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开展“护文物、品文物”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他们顶着炎炎烈日,深入文物保护现场,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党员们不仅为祖先的聪明才智而折服,更深切体悟到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教材。所到之处,党员们认真地为文物遗址遗物打扫卫生,清除杂草垃圾,还一起追忆历经风雨沧桑的岁月。正如一位老党员所说的那样,“在为文物‘美容’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在沙积村7组,党员们参观了距今已有6000-7000年的古冈身文物遗址,拜访了看护文物的李小妹老人,老人向志愿者们介绍了近年来接待国家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前来考古的情况。据介绍,古冈身是上海西南地区古海岸线遗址,冈身遗址高约2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研究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地质变迁的宝贵材料,也是上海地区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见证,是市郊唯一的区级文物保护点。活动中,党员们边了解遗址的故事和文物价值,边打扫周边卫生,体味着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来到坐落在水库村1组的“济渡桥”,党员们亲眼目睹宽阔的河面上,横架着由七堍石板共28块条石合成的七孔古桥,从桥旁的石头碑文了解到古桥建于140余年前,曾为当地畅通南北交通往来,解除了依赖小木船渡河之苦。近年由漕泾镇政府投资进行修缮,能工巧匠保留了古桥的风貌,还重铸8根柱石,加固了桥基。一些细心的党员发现一些栏木已缺损,为对古桥安全起见,大家建议向有关部门提出进行维修。

  位于蒋庄村11组的翔龙桥,建于清代雍正年间,距今300多年,是区级文物保护点中为数不多的一座古桥。前几年,漕泾镇结合河道整治,投资十余万元,本着“修旧如旧”“一桥一方案”的原则,加固桥基和石驳岸,还从外地采购与古桥相仿建筑材料,使古桥维修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党员们在古桥的15级阶石拾级而上,眺望远处,体悟起造桥人的勤劳智慧和魄力,并将与古桥永存。

  坐在桥头,阵阵微风吹来,文体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张梅感触良多:“看遗址、观古桥,让我们更体会到建党百年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加倍珍惜”。文保员孙水军说:“平时常来看护这些古文物,今天将党史教育搬到现场,体悟大不一样,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金山漕泾镇文体中心党支部将古文化成为学习教育新教材
“巾帼心向党 旗韵绽芳华 ——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节”圆满落幕
北蔡镇举办创业指导主题活动
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组织家门口巡演
长兴镇党群中心开展 “汇美汇绿”系列活动
东方城乡报民生07金山漕泾镇文体中心党支部将古文化成为学习教育新教材 2021-06-11 2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