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有所依才是福

  口述/老吴伯伯 文字整理/许晓铭

  情事

  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

  请勿对号入座。

  我难忘的一场情感经历

  结婚后我才跟秋萍说了这事,秋萍当时眼睛就红了,她们都是良善人,一个善解人意,一个知恩图报,所以婆媳相处四十二年,跟母女一样和睦,亲密。

  ●我今年八十四啦,老爱人比我小三岁,八十一,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耄耋老人。我祖籍是宝山,正宗的老上海人。我家祖上几代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民,我爹爹因为念过私塾,有些文化,十几岁时,经亲戚介绍,走出乡村,在十六铺一家杂货批发店当学徒,爹爹聪明好学,吃苦耐劳,又有自己的人生盘算,二十二岁时靠着省吃俭用积攒的十几个大洋,赁了一间小门面,自立门户开了个小店。爹爹在乡亲们眼里,是好后生,成功者,上门说媒提亲的不少,我姆妈是我奶奶相中的,姆妈不但相貌俊俏,而且脾性温和,勤快能干,奶奶觉得这是过日脚的好姑娘。那个年代,商店里卖的“洋布”,就是洋机器上织出来的细布,乡下人是买不起的,那会的农户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木制的织布机,所需用布都是自己一梭一梭织出来的,俗称“老粗布”。乡下女孩子七八岁的年龄就在女性长辈的指导下学习纺纱织布了。我姆妈是村里的织布能手,速度和质量都没的话说。

  爹爹顺从奶奶的意愿,二十三岁那年与姆妈拜堂结为夫妻。奶奶活着的时候经常夸我姆妈有“帮夫运”,说,姆妈嫁给爹爹后,小店的生意就越做越红火,而且,五年时间,给吴家添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只可惜,我弟弟妹妹都没能活过十岁,弟弟死于肺炎,妹妹是被破伤风夺去性命的。连失一双儿女,爹妈的悲伤可想而知。才三十多岁的爹妈有过再度生育的计划,但老天无情,我成了家里的独子。

  我自小聪明机灵,爹爹重视教育,而且那会家境也殷实嘛,我五岁就被送去学堂读书了,小学毕业,我考取了上海格致中学。那会,我们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火,爹爹在河南路上盘下了一临街的旧房屋,楼下开店做生意,楼上住人,还在乡下买了几亩良田。

  1952年,我考取了上海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在化工局所属的某大型企业的技术科。

  因福得祸,爹爹因为市区有店面,乡下有良田,被划定“工商地主”,这个成分很影响我前途的,我的入党,都卡在了“家庭成份”上。公私合营初始,我爹爹很识时务,立刻找到相关部门表示,响应政府号召,愿意献出自家的小商店。爹爹成了供销合作社的一般职工,没了商店和良田的爹爹,成份依旧是工商地主。

  我在工厂很活跃,年轻人嘛,除了勤奋工作,我还参加了工厂的篮球队、文艺宣传队。哦,自夸一下,我篮球打得很棒的,读大学时我所在的校队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了亚军,我打二号位,功不可没哦!

  五六十年代的工厂,很重视职工的文体生活,像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篮球场……都有的。职工的文娱生活老丰富多样的!

  我和秋萍是在文艺宣传队认识的,她是舞蹈队的,人长的漂亮,体型也好,喜欢她的男青年不少呢!那会的年轻人都害羞、含蓄,哪像现在的小青年,喜欢谁就直接说了。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秋萍,打听到她是二车间的,我就托厂工会副主席梅大姐牵线搭桥,那时候的年轻人,很相信组织的,工会副主席介绍的对象,不会错!秋萍答应与我来往。

  秋萍比我小三岁。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她十二岁时姆妈因为心脏病离世,一年后爸爸再婚,继母带来三个孩子,原先的四口之家翻了一番,继母没有正式工作,靠给人家洗衣服、干杂活、带孩子勉强糊口,秋萍的爸爸是上港五区的码头工人,月工资八十多元,还有这个那个的补贴和福利,这在五六十年代是很不错的收入了。继母嫁给她爸,当然是想找个靠山,她爸正值中年,需要女人帮他照顾这个家,也需要女人的陪伴。

  继母对秋萍姊妹三个说不上虐待,就是冷淡,漠视吧!秋萍学习成绩中等,中学毕业,她爸和继母就不主张她继续读书了。正好我们厂来街道招工人,她爸一看是国营大厂,待遇福利什么的都很好,就让秋萍去报名,就这样,她顺顺当当的到我们厂当起了学徒工,从吃闲饭的学生到拿工资的工人,最高兴的是继母了,秋萍说,去工厂报到的前一天,继母买了鱼和肉,忙忙碌碌地烧了六七个好小菜,那天继母的脸上满是欢喜的表情,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顿大餐,秋萍说,这是妈妈去世后,吃的最开心的一顿饭!

  秋萍很懂事,学徒工资加上奖金、津贴什么的每月有二十五六元的收入,她把二十元交给继母养家,只给自己留几块钱。

  我和秋萍恋爱了。恋爱前,我看中她的漂亮,随着交往的加深,秋萍的善良、贤惠、温柔……让我感动、令我迷恋。我娘一直叮嘱我,寻对象最要紧的是小姑娘的脾气性格和心地,好女人旺夫,孬女人毁三代。秋萍是我娘嘴里说的好女人,其实啊,她们婆媳俩很相像的。秋萍第一次上门,我娘就对上眼了,背后夸我会挑人。

  我娘知道秋萍少年丧母、继母对她不冷不热的态度,心疼啊,催我早点结婚,我娘是想把秋萍当女儿疼的。

  我们家有两间房,朝南的大房间二十一平方米,是爹娘的卧室兼客厅,我住朝北十四平方米的小间。我爹娘的意思大间给我们做婚房,他们搬小间住,可是秋萍不同意,她跟我说,我们住小间吧,爹娘年纪大了,搬来搬去不大好,再说,朝北的房间冬天会很冷,对老人不合适。我把秋萍的话转给爹娘,他们是既感动又高兴,我娘说:“我看人老准的,秋萍心善人好,吴家福气好啊!”

  我让厂里的师傅帮忙,拿白石灰刷新了墙壁,又刨平木地板,涂上暗红油漆,新房间就算落成了,五十年代,这样的“装潢”很不错啦!

  秋萍工作后一直相帮她的爹娘养家,所以几乎没什么积蓄的,这个情况我娘是知道的,我娘善解人意,拿出三百元给我,说,秋萍家不富裕,准备嫁妆有困难,别为难她,这三百元你给她,让她放心用。

  结婚后我才跟秋萍说了这事,秋萍当时眼睛就红了,她们都是良善人,一个善解人意,一个知恩图报,所以婆媳相处四十二年,跟母女一样和睦,亲密。

  婚后,我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是我爹娘相帮带大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精减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是严格按照条例规定执行,我爹是不在精简之列的,但是他们单位的职工都是出身贫苦、低工资、多子女的困难户,只有我爹,工商地主,月工资八十四元,而且老家就在宝山,近得很嘛,单位领导觉得精简我爹最合适,他们跟我爹说,你这是为国家减轻负担,等国家形势好了,你还是可以回来的。我爹是不同意这个决定的,可是,有出身不好这根软肋,最终不得已办理了离职手续,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爹娘的户口也迁去了宝山农村,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员。

  ●没有了经济收入,他们又做不来农活,现实一下子把他们打蔫了。我和秋萍带着孩子去看他们,两人的神情和状态令我心疼万分,我决定把他们带回家。跟秋萍一说,她马上点头。当天我就把爹娘带回了市区的家。

  那是1964年,我和秋萍的工资奖金什么的加起来差不多有130元,这些钱够我们祖孙三代七口人生活的,问题是,爹妈不是城市户口,所以就没有粮票油票副食品票,五个人的票证七个人用,紧巴巴的。秋萍在继母那有过寄人篱下的不爽记忆,善解人意啊,她把票证都交给我娘,说,姆妈,我们都要上班,我们每个月交给你100元,麻烦你当这个家,谢谢你哦!让我爹娘感觉,呆在这里不是吃闲饭的,是相帮儿子媳妇打理这个家的。虽然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故,所幸的是我们一家依旧平静、和睦。

  1976年,我爹因脑溢血去世,两年后,我娘查出结肠癌,我和秋萍商量着把她送进肿瘤医院治疗。我娘在我单位享受半劳保的职工家属福利,听说要住院治疗,马上摇头说年纪大了,不想受那个罪,你们也别花那个钱了。孩子长大了,开销会越来越大的……她心疼钱啊!我说,不行!这事不由你做主!秋萍说,姆妈,钱你用不着担心的,我们银行里有二千多存款,够用的。那年,我大儿子读大一,孩子很懂事的对我娘说,钱是赚不完的,奶奶只有一个!你一定要去医院治疗,过了这道坎,以后都是好日子呢!你还要看到我弟弟妹妹进大学,看到我工作,等我拿到工资,还要送你礼物呢!我娘一把拉住大孙子的胳膊,梗咽着说,大宝贝,好孙子,奶奶没有白疼你……

  我娘后来在肿瘤医院做了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整个手术做了六个小时,主刀医生告诉我,手术很成功,五年存活没有问题。我听了很高兴,心里祈祷我娘多活几个五年!

  我一直相信,生活在和睦、有爱家庭中的孩子是有福的,阳光快乐、身心健康是他们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我三个孩子学生时代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取985大学,两个儿子还读了研究生。可惜,我爹爹去世早,没看到孙子孙女成才,我娘福气好,孙子孙女成才、成家她不但看到了,还享受到了孙辈对她的孝顺、尊敬。

  文革结束后,厂里对我这样的技术人才很重视,那时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嘛,我入了党,还做了技术科的科长、技术革新小组的组长,工作很忙。秋萍因为是特殊工种的工人,可以提早退休,正好我娘手术后需要休养照顾,四十五岁的秋萍就办理了退休手续,一门心思的照料这个家,照顾老婆婆。

  秋萍一门心思操持家务,我呢,没了后顾之忧,就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还忙里偷闲,去母校读了个在职研究生,知识量够了,加上我和同事们的勤奋努力,攻克了好几个技术难关,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提升了产品的质量等级。那年,我们技术革新小组获得市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呢,也荣登市劳动模范红榜!厂里奖励我,让我去太湖边上的华东疗养院休养半个月,我跟工会主席说,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和关心,但是我有个要求——我想带着我妻子秋萍一同疗养,我这劳模奖章,一半荣誉属于秋萍。半个月的疗养期我俩用一个星期共享,时间缩短,费用一样哦!要是可以,我就去,如果不同意,我就不去了,名额就让给其他同志吧!

  我是心疼秋萍的辛劳,有这样的机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她放下家务活,好好的享几天福,哎呀,说给你听呀,那会她还没有出过上海地界呢!就这样我把娘交给三个孩子照顾,带着秋萍去了华东疗养院。疗养院干净、整洁、漂亮的硬件,细心、贴心、无微不至的软件,不但让我们开了眼界,也很好的滋养了我们的身心。

  1987年,局里奖励了我一套三室一厅的电梯房,我们一家欢天喜地地离开了河南路的老宅。我很庆幸我娘能够在有生之年享受我努力工作带来的住房福利,大浴缸可以让她尽享泡浴之乐,大阳台给了她养眼大自然、喝茶歇息的好去处。我娘是2000年因器官衰竭去世的,

  我们知道,老人寿数已尽、回天无力,我们只想尽最后的孝心,给予老人不留遗憾的临终关怀。

  当年医生预言我娘手术后可存活五年,可我娘活了二十二年!这算不算奇迹?

  ●我是高工嘛,六十五岁退休,返聘后又工作了五年,我不只是为了钱,我三个孩子都工作稳定,收入不菲呢!我就是爱工作,爱捣鼓,其乐无穷嘛。秋萍是一直辛苦操劳的,照顾婆婆,带养孙辈,我的两个孙子,一个外孙女都是秋萍带大的。我大儿子一直说,妈妈是我们家的一号功臣,说得一点不错。七十岁一到,我就正式退休了。孙子们都读书了,家务担子轻了,我们的经济和身体条件都不错,我想带着秋萍去外地、外国见见世面。那些年,我俩去了北京、西安、桂林、台湾和海南岛……,还去了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我们还坐邮轮去了厦门、三峡,哦,还有韩国。后来,旅游团不接受我们报名了,说我们超龄啦!没办法,我们就去附近的农家乐寻找乐趣。

  日子在轻松、平和中飞逝而过。2019年的冬天,秋萍突发脑梗送去医院救治,CT一扫,说是脑部大面积梗塞,立刻送进ICU,医生还下了病危通知书,我给孩子打电话时人抖个不停,我怕秋萍离开我啊……

  是秋萍命大还是老天怜悯我?三天后秋萍情况好转,离开ICU住进了普通病房,医生说还需治疗一段时间。

  秋萍住院期间,需要家属陪护,孩子们说,爸你年纪大,这活轮不到你干。那些日子,几个孩子轮流值班。而且,他们都是争相陪护,三个孩子都是单位的骨干、领导,他们说,宁可舍弃工作,也不放弃老妈!这话让我们感动得流泪。

  陪护很累,要给妈妈搞卫生、喂药、喂饭,还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护士沟通,虽很繁琐,但孩子们不厌其烦,很耐心,很细心,主要是他们有孝心啊!

  儿媳妇们也没闲着,洗衣送饭,她们尽量做秋萍喜欢吃的,合口味的,有营养的,然后一口一口喂给婆婆吃,贤惠啊!

  中国有句传统老话:养儿防老。这句话千真万确,人老了,生病了,就得靠儿女,我深有体会啊!

  人啊,老有所依才是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老有所依才是福
东方城乡报倾诉03老有所依才是福 2021-06-11 2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