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松江叶榭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了升级版~~~
松江叶榭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了升级版~~~
松江叶榭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了升级版~~~
松江叶榭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了升级版~~~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江叶榭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了升级版
厌氧沼气池“吃”得更多“吐”得更快了
  □通讯员 李谆谆 记者 贾佳

  松江区叶榭镇是该区首家实施农村湿垃圾“沤制还田”,近期又探索出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升级版本,采用厌氧沼气池发酵。湿垃圾投入发酵池,在较短时间内可产生肥田的沼液和清洁能源沼气。

  在井凌桥村试点区,工人正忙着将菜叶、果皮等湿垃圾倒入沼气池。这些从周边农户收集来的厨余垃圾在沼气池内实施密封后,再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发酵性微生物菌群,使湿垃圾更快转换为清洁能源“甲烷”和肥田用的有机发酵液。

  “相比以前自然发酵的积肥沤制,厌氧沼气池处理速度大大提升。”叶榭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赵坚锋介绍。早在2011年,叶榭镇农村就率先推行湿垃圾“沤制还田”模式,做到了湿垃圾不出村,此举曾得到国家住建部的认可。而随着湿垃圾体量不断增加,“沤制”模式已难以满足湿垃圾处置需求。

  “以往自然发酵,处理周期在4个月左右,一年能处理三批。”赵坚峰称,如今通过多方验证引进的厌氧沼气池是一个“大胃王”。因为处理周期短,周转快,单试点区域的5个小池,每天就可以处理1吨湿垃圾,完全可以满足周边两个村的湿垃圾处理需求。

  就地有效处理了湿垃圾的同时,沼气池还实现了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赵坚锋介绍,湿垃圾处理的过程也是“变废为宝”的过程,可以产生沼气。另外一个宝贝是沼液,用来种植蔬菜或粮食,肥力充足。

  在试点区周边的农户钱国良家,记者看到这种沼气供应过程。赵坚峰介绍,等到运转平稳,试点区的沼气池可以稳定供应周边农户部分供能需求,减少周边农户的能源支出费用。

  生产生活产生的湿垃圾是农村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坚峰称,叶榭镇13个村庄每天产生的湿垃圾量在六七吨左右。如果按照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模式,加上运输、环境补偿等费用,处理成本在每吨900元左右,而就地处理、快速发酵的厌氧沼气池方便有效的同时,成本相对低廉。据了解,目前试点区的沼气池,加上脱硫装置等全部设备,共计37万元,按照最低使用年限10年,每天一吨的处理量计算,处理成本在100元每吨左右,相比其他模式,大大节约了农村湿垃圾的处理成本。

  “相比其他设施,厌氧沼气池基本是一次性投入,且后期维护成本较少。”赵坚峰认为,在地域广阔,且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该模式可谓是因地制宜。就近有效地处理垃圾的同时,还能补充农村生活供能,以及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厌氧沼气池模式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基于试点成功经验,叶榭镇计划年内将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公告
“十佳鲜食玉米品种”名单揭晓
厌氧沼气池“吃”得更多“吐”得更快了
闵行成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崇明乡村“赵大侠” 古道热肠为村民
东方城乡报动态06厌氧沼气池“吃”得更多“吐”得更快了 2020-07-09 2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