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东方社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廊下:打造家门口有温度的社区教育
  □记者 曹佳慧

  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引导下,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提升百姓文化素养?日前,金山区廊下镇召开2019年度社区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民俗城镇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廊下镇社区教育相关单位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携手、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廊下镇社区学校正式挂牌“中国民俗学会城镇民俗专业委员会传承基地”,并发布民俗文化研学线路,特色民居、天母桃园、南北山塘、江南莲湘共同串起的研学线路,展示廊下多年来民俗文化传承的累累硕果。金山区图书馆、廊下小学、廊下中学、张堰镇及吕巷镇社区学校、廊下镇部分村居代表就各自发展思路和做法进行了交流互动。

  廊下地处远郊,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居住以自然宅基村落为主。粉墙黛瓦观音兜,一条条美丽宅基、一个个美丽村落,为廊下镇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十多年来,为涵养公民素养,厚实学习积淀,廊下镇以社区教育为抓手,积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2014年起,该镇社区学校启动开展建设“宅基学习点,打造15分钟学习圈”的实验,课堂直接设在宅基、楼组、田头、企业,学习点遍布廊下区域。面对社会多层次人群的需求,开展午间课堂、38°女子学堂、流动学堂、祖辈课堂等多元化的学习项目。

  近几年,廊下挖掘、开发和深化优秀民俗文化。2017年8月,社区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被列入上海市社区教育系列课程,并在上海书展首发。同年,学校荣获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贡献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如《妈妈的24节气菜单》、飞行棋、书签等18种课程,制作系列微课25节,在每个节气推送专题微信。重视数字课程开发,先后制作了6节《廊下土布》、4节《青瓷文化》系列微课,编写了《农村母亲谈家教》、《百花图》、《莲湘农民画》等校本课程。

  如何在已有基础上,让社区教育更进一步?记者在研讨会上获悉,下一步,廊下镇将继续深入挖掘、传承以二十四节气为首的民俗文化,利用好高校等专业资源,共同研究项目、开发课程,继续营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浓厚社区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村居民的素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书院镇外灶村妇女之家架起乡村“媛创空间”
快递“活物”不可为
金山廊下:打造家门口有温度的社区教育
东方城乡报东方社区周刊05金山廊下:打造家门口有温度的社区教育 2019-12-20 2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