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种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蚕豆炭疽病
  叶片染病,发病初在叶上散生深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为1~3毫米中央浅褐色、边缘红褐色的病斑。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可重叠发生,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块,通常年份病叶较少发生干枯现象。病斑在发病后期表面会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子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茎和叶柄染病,初生红褐色小斑,由2~3毫米扩展到10多毫米的梭形至长条形病斑,中间暗灰色,四周褐色,稍凹陷。病斑在发病后期表面也会产生许多黑色小点。

  荚染病,开始产生红褐色至黑褐色小斑,后渐扩大,最后形成多角形或圆形斑,病斑中央灰色,四周红褐色。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潜伏在种皮下或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播种带病种子引起幼苗子叶或嫩茎染病,在条件适宜时由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蔓延,引起田间植株的反复再侵染。生长后期,当蚕豆开花结豆荚时,田间的病菌侵染嫩荚,透过荚壳进入种皮,致种子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菌适宜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8~32℃;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封行至采收前。发病潜育期5~15天。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蚕豆炭疽病的发病盛期在4~6月。年度间遇早春温度回升快又有连续阴雨天气的年份发生重。田块间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栽培上播种过早、偏施氮肥会加重此病发生。

  【防治措施】

  (1)留种与种子消毒: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干种子用2. 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包衣,包衣使用剂量为千分之3~4,包衣后晾干播种。

  (2)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高畦深沟栽培、适时播种、适当密植、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通风透光。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喷雾防治2~3次。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15%咪鲜胺增效型微乳剂(胜炭)400~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50~200克);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18%戊唑醇微乳剂(安盈)10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100克)等喷雾。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专题
   第A03版:浦东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A06版:热线
   第A07版:种植
   第A08版:养殖
雨雪后,露地蔬菜快预防次生病害
蚕豆炭疽病
防止蔬菜“感冒”十法
雾霾天草莓管理注意事项
菜用马铃薯施肥要点
东方城乡报种植A07蚕豆炭疽病 2018-02-20 2 2018年0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