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东方社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本市检察机关通报打击侵害民生犯罪案件情况~~~
本市检察机关通报打击侵害民生犯罪案件情况~~~
本市检察机关通报打击侵害民生犯罪案件情况~~~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检察机关通报打击侵害民生犯罪案件情况
严厉打击“套路贷”及电信网络诈骗 关注保障民生民利
  □记者 王平

  “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上海市委年度重点工作项目,而依法打击侵害民生民利的犯罪,维护上海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也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

  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围绕执法办案这一中心,在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中,更加关注保障民生民利,更加自觉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严厉打击侵害民生的犯罪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17年以来,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套路贷”案件、电信诈骗案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等刑事犯罪开展了专项打击行动。

  据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奚山青介绍,近年来以社区居民为主要侵害对象的“套路贷”与以往的“高利贷”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其更加注重受害人的财产状况,并通过制造对己有利的证据来实现犯罪目的,受害人往往从起初很少的借款就在短时间内变成了巨额债务,在被害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进而通过讨债或者利用其制造的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各种手段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施压,以实现侵占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合法财产的目的。“套路贷”案件情况复杂,犯罪手法新奇而隐蔽,涉及许多法律适用的疑难问题。检察机关通过深入研究,厘清了“套路贷”案件的犯罪本质,并统一了办案标准,为打击此类新型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去年8月,本市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全市性集中公诉,并及时依靠新闻媒体将此类犯罪案件的相关情况向公众进行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有力地遏制了此类案件在本市的发案势头。

  针对电信网路诈骗,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打击,目前犯罪地点在本市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难觅踪迹,绝大多数转移到了偏远省份或者境外,且手段更为复杂和隐蔽。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往往涉及购买伪基站设备、提供钓鱼网站链接、拨打诈骗电话、购买闲置银行账户、制作伪造的银行卡、套现等多个作案环节,且环环相扣,由多人共同实施,既有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电话诈骗的“导演组”,既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也有收取赃款的“取款组”。对此,本市检察机关充分利用当前全国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有利形势,加强与本市反诈骗中心、银行、运营商的沟通协调,共同构建了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法网,有力地打击了这类犯罪活动。浦东新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三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此外,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并引发群众上访、暴力冲突等社会问题。此类犯罪在本市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企业“恶意欠薪”行为的对象主要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此类犯罪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不仅有损上海城市形象,也会给上海的社会和谐带来不稳定因素。为此,近年来本市检察机关加大了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打击力度,其中2015年起诉9件9人,2016年起诉16件16人,去年起诉20件22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有其特殊性,依法追究欠薪者的刑事责任仅仅是一个方面,如何通过办案保障被欠薪者的合法权益则是更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此,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坚持“治欠保支”的方针,一方面对用人单位、公司经营者恶意欠薪行为,构成犯罪的,实行零容忍,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将办案的重点放在督促落实还款环节,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倾诉
   第A04版:健康
   第A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A06版:视觉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写作
为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规则”管理城市
严厉打击“套路贷”及电信网络诈骗 关注保障民生民利
东方城乡报东方社区周刊A05严厉打击“套路贷”及电信网络诈骗 关注保障民生民利 2018-01-19 2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