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城市管理已进入到如绣花般精细的程度,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强制性统一的规则红线则是实现这一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比如前期在各个社区如火如荼展开的“五违四必”整治中,成效已十分明显,社区的环境大为改善,拆出来的地也都得到了合理规划利用,街角社区一时间涌现出了大量类似“口袋公园”的休闲场所,老百姓真实地有了获得感,这与“规则”得到了切实的执行密不可分。只有建立起群众知晓、认可的城市管理“规则”,才有可能避免用“人情”践踏“规则”的管理矛盾。
让群众树立起“规则”意识,一个是要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及社区活动扩大市民对城市法律法规的知晓度营造“规矩”意识。同时借助“城管+”的管理思路,加快搭建起城市管理“平台”,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尊重法律法规,增强“规则”意识。
与此同时,城市管理也要避免法律法规过多,部分缺乏可操作性或待细化的问题,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群众对城市管理法规的“漠视”,对规则的不尊重,间接导致“执行难”。要加强执法工作的力度,必须加强群众和执法队员的“规则”意识,一方面,争取多数群众了解城市管理“规则”,尊重“规则”能够很好的推进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执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执法队员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针对性。尊重规则,必须依靠全体市民关注、参与其中,通过“共建、共谋、共享”,让群众体验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