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宗双 记者 忻才康
家政阿姨实行“准员工制”
带着陆阿婆的疑惑,记者经过一番走访,获知好消息:作为今年政府重点推进的实事项目,崇明已建成上海崇明手拉手助残服务社、上海诚心家政服务社两个示范性家政服务站。两家单位探索“准员工制”用工管理方式,做到了档案建立、岗前培训、健康体检、购买保险、合同管理和客户回访六个100%。今后,“陆阿婆”们找一位放心可靠的家政阿姨,已不再是难事。
近年来,随着市民观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加大,崇明家政服务市场开始升温,但总体处于“小、散、低、弱”、“有序与无序、规范与不规范、自律与不自律”并存的阶段,家政服务员整体素质、职业认同感不高,家政服务行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为此,崇明县政府从服务民生需求出发,将“支持建立1个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列入2014年实事项目。
创建示范性家政服务站
示范性家政服务站代表了行业标准,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已成功创“示范”的崇明手拉手助残服务社负责人倪莉莉告诉记者,要想成为示范性家政服务站,首先要过“硬件”关,如场所面积、站容站貌、配备电脑和身份证阅读器等。此外,家政服务站必须有“规模效应”,如每月新增客户力争达到20户,到创建结束时,在岗家政服务员达到200人以上。
“在县妇联等相关部门指导下,通过一年多实践,崇明手拉手助残服务社在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职业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创建标准的全部要求。”倪莉莉告诉记者,服务社还通过加盟上海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接受更高水平家政服务培训指导;打造“崇明阿姨”阳光团队,让家政服务员相互学习提高;向市区输送优秀家政服务员,打响崇明家政服务品牌等途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本县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
戴铁军老伯和爱人住在城桥镇利民路,崇明手拉手助残服务社优秀家政服务员袁静芳上门服务后,让老两口十分满意:“我俩年纪都大了,平日里行动不便。小袁上门后,就像自家人一样,洗衣、买菜、做饭、清扫,样样事都干,收费还不贵,真的非常好!”
源头上解决不规范现象
此前,家政服务人员就像“游击队”,找一家家政中介就开始揽活儿,雇佣关系相对零散,雇主、家政服务人员和中介之间都缺乏相应的约束。示范性家政服务站推行“准员工制”管理,意味着家政机构将承担一定的企业管理职能,可同时维护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的合法权益。“过去一到春节,家政服务员都会要求加薪,私自与东家谈条件。这在‘手拉手’是不允许的。”倪莉莉告诉记者:100%签订合同就是为了约束供需双方而设置的硬性指标。
创建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后,崇明手拉手助残服务社主要吸纳本县城乡女性富余劳动力,家政服务员收入稳定,晋升也有保障,此举能有效引导和培育本地家政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本地女性就业和家政市场供给,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崇明家政服务市场上的不规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