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哭泣的大地母亲呼唤修复
  □一溪 

  “空气中飘散着浓烟、阴霾漫天;江河湖泊里漂浮着秽物、恶臭难闻……这些都是很直观的环境污染,但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也正遭受着严重的污染。”本报本期《三农大参考》聚焦土壤污染专题(详见T4T5版),直面当今中国农业无法忽略的一个严峻现实——哭泣的大地母亲呼唤修复。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面对大地母亲的哭泣,让我们一起走过土壤,了解大地母亲的现状,探究导致土壤质量恶化的成因,寻觅土地修复的良策,让我们一起鼓与呼,为保护我们的大地母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整理编辑这一专题的初衷与目的所在。

  只有干净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干净的食物,当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土壤,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

  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的大事情,哭泣的土壤在呼唤修复。尽管中国的土壤污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就世界范围而言,土壤污染修复尚是一个“新的课题”,而中国的土壤污染修复起步更晚。

  时不我待。尽管我国的土地污染修复还处在萌芽阶段,但毕竟已经起步,我们期待,随着政策、法律体系完善,融资机制创新以及技术手段升级,哭泣的大地母亲会重塑健康的风姿,因为,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守护农村土地的健康,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之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浦东天地
   第A04版:综合·广告
   第B01版:村里来了大学生
   第B02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瞭望窗口
   第B03版:村里来了大学生·实践天地
   第B04版:村里来了大学生·生活家园
   第T01版:大参考
   第T02版:言论
   第T03版:现象
   第T04版:聚焦
   第T06版:记忆
   第T07版:趋势
   第T08版:视觉
给离任大学生村官多点关注与包容
高峰时日打捞绿萍600多吨
机器人园丁能随阳光移动
哭泣的大地母亲呼唤修复
农产品冷链物流破茧之路
水旱轮作两全其美
报头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A01哭泣的大地母亲呼唤修复 2013-06-27 2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