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食品安全防线令人忧心,奶业的安全问题就一直没让消费者消停过。其实在民国时期,牛奶和奶粉的问题已经不少了。那时候,配送牛奶的“奶茶铺”,几乎都往牛奶里兑水,更有甚者,还往牛奶里兑豆浆、米汤、碱面儿以及刷墙用的白灰膏。
卖家很多
药店、点心铺都代卖奶粉
有孩子的朋友都知道,现在的宝宝,即使母乳够吃,到了半岁以后,也得贴补点儿牛奶或者奶粉什么的。民国亦然,那时候,条件稍好的家庭,雇奶妈子也好,不雇奶妈子也好,都习惯用牛奶和奶粉给宝宝补充营养。只不过,那时候不叫奶粉,叫“代乳粉”或者“乳粉”,也有叫“母味粉”的。叫法跟现在不一样,成分还是一样的,都是用牛奶制成,附加一些添加剂以及营养原料。
现在的奶粉摆在超市里卖,或者放在婴幼用品专卖店里出售。民国时期的奶粉,主要的销售渠道是药房,其次是点心铺。以北京为例,当时最有名的大药房同仁堂,还有前门外一家生意很火的“南货食品店”,都代卖过奶粉。
不光北京,当时所有大城市都有卖奶粉的。抗战前,上海广东路40号有一家“爱兰汉百利公司”,是英国原装奶粉“爱兰汉百利代乳粉”的大经销商,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上海南京路20号还有一家“吉时洋行”,是美国原装奶粉“KLIM乳粉”的大经销商,分支机构也是遍布全国。广州惠爱路有一家“恒升泰大药房”,是国产奶粉“生隆昌牌代乳粉”的大经销商,既批发,也零售,广州市民可以直接上门去订。杭州清河坊大街有一家“新文明蜜饯铺”,是国产奶粉“美女牌代乳粉”的代理商。
至于牛奶,卖家就更多了。还以北京为例,在民国二三十年代,四九城里的“奶茶铺”简直俯拾皆是。所谓奶茶铺,就是牛奶配送站,哪家想给宝宝订牛奶,可以选择离自己家最近的一家奶茶铺,报上名,交上钱,登记过地址,奶茶铺就会派人往家送了。行规是每天早上送一次,每次送一瓶,每瓶刚好是一斤。送一个月,结一次账,每月收费大洋一块八角。
一块八毛大洋订30斤牛奶,谈不上便宜,不过也谈不上贵。那时候,5块大洋能买100斤国产大米,15块大洋能买100斤西贡香米,19块大洋能买100斤猪肉,16块大洋能买100斤羊肉(过去植物油很贵,猪肉出油多,能代替植物油,所以猪肉贵于羊肉,肥肉贵于瘦肉),21块大洋能买100斤花生油。从购买力上看,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50元以上,一块八角大洋则将近100元人民币。
竞争激烈
厂商常常降价促销
以上提到的卖奶粉的公司、洋行、药房、蜜饯铺,后来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毁于拆迁,现在统统找不到了。但是,只要您留心老报纸,还是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在广州老报纸《民国广州日报》上,常能读到如下奶粉广告:
“勒吐精牌代乳粉,育婴珍品,无异母乳!” “克宁乳粉,美国生产,补质均匀,消化尤易,粉一水七,交融立成,用如所需,毫无耗费,吉时洋行经销,各大药行有售!”“天一牌母味代乳粉,荷兰牛乳制造,清洁纯粹,补力非常伟大,一听可抵三听!”“本厂出品金星乳粉,望诸君爱用国货。”“本埠西堤二马路代记商铺经销卫生消毒乳粉,纯正牛乳,绝对不掺豆精!”
从这些广告上可以看出来,当时广州市面上的奶粉品种很多,洋奶粉和国产奶粉都有,个别销路好的奶粉牌子竟然还会被人假冒。
既然奶粉牌子多,那么在厂商之间,在经销商之间,就会有竞争,就会有五花八门的促销方式。
常见的促销手段是打折,比如在广州本埠一头独大的生隆昌牌奶粉,怕其他牌子抢了地盘,常常降价。还有一种促销手段是赠送育婴手册,比如在上海、杭州和宁波一带卖得很火的爱兰汉百利牌奶粉做促销:凡购买这个牌子的奶粉两听以上的,都能获赠中英双文的《育儿宝鉴》一本。
牛奶掺假
兑豆浆、碱面儿、白灰膏等
众所周知,牛奶这东西不能光看价钱,主要还得看质量。
据一个名叫加藤镹三郎的日本留学生说,民国北京的奶茶铺,没有一家不往牛奶里面兑水的,你想喝到真正靠谱的鲜牛奶,除非去奶农家里,而且还得亲眼看着奶农挤奶,因为奶农也往里面兑水,一斤牛奶当一斤半卖。
据我所知,民国宁波的牛奶配送站喜欢兑水,1934年7月18日的《宁波大报》副刊上登了一个笑话,说当地一个牛奶站的老板跟孩子对话,孩子说:“爸爸,你是不是把水掺到牛奶里了?”爸爸矢口否认。孩子坚持道:“刚才我亲眼看见了!”爸爸说:“傻孩子,我没有把水掺到牛奶里,我只是把牛奶掺进了水里。”这个笑话让我想起当年读大学的时候,校门口那个大排档的老板老是往扎啤桶里兑水,以至于我们后来得提醒他:“老板,别忘了兑啤酒!”
坦白说,兑水不算什么大毛病,小孩子消化系统还不健全,喝了百分百的全脂牛奶只会闹肚子,奶农和商人们往里面兑点儿水,等于帮助我们做了稀释,只要那水是干净的,就不会出问题。可问题是,他们不光兑水,还兑别的东西。
前几年,有的奶农为了多卖钱,先往牛奶里兑水,兑过水之后,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肯定不达标,为了达标,他们再往里面兑三聚氰胺,兑尿素。民国时期收购牛奶的机构还没学会检测氮元素,当时主要是靠目测,以及用鼻子闻,凡是新鲜的、没有兑水的牛奶,都比较稠,不结块,也没有异味儿。于是奶农就往牛奶里兑豆浆,兑米汤,兑碱面儿,兑刷墙用的白灰膏。您知道,碱面儿可以去除过期牛奶的异味儿,而白灰膏、米汤、豆浆什么的,则可以改善掺水牛奶的色泽和黏稠度。
奶茶铺的老板也不是傻子,奶农这样做,他们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奶茶铺也卖过期牛奶,也往牛奶里兑水,即使奶农不放碱面儿和白灰膏,奶茶铺也会放的。
假货价廉
1925年广州奶粉比面粉便宜
我还能想象得到,既然牛奶里面兑了这么多不靠谱的东西,那么最后加工出来的奶粉肯定也不会多么靠谱。看一下价格就知道,1925年10月5日《广州民国日报》第八版有“生隆昌牌”奶粉的标价,每斤只卖毫洋(民国前期广东通行的货币,比大洋购买力稍低)5分,而当时广州城内每斤面粉就卖到毫洋6分,奶粉比面粉还便宜。
1934年3月,上海天一味母厂生产的天一牌奶粉上市,打出的广告是“卫生消毒乳粉”,意思是这个牌子的奶粉是干净无毒的,可以放心食用。有记者给这个广告加了一逗号:“卫生消,毒乳粉”。天一味母厂的经理大怒,以“诽谤国货”的罪名把记者告上法庭,记者反驳说:“国货乳粉有无毒的吗?”
这个记者一竿子扫尽所有国产奶粉,未免太偏激了些,但在民国人的心目中,洋奶粉确实比国产奶粉可靠。洋奶粉的价格很高,像美国的克宁乳粉,在上海卖到8角大洋一盒。一盒是12两装,不到一斤(当时一斤是16两),比国产奶粉“生隆昌”贵了将近二十倍!
贵是贵,有条件的家庭还是会首选克宁乳粉,那时候人家在中国打出的广告是:“到埠之后亦不拆包。”意思是原产原装,国内奸商没有投毒的机会。李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