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商旸日前发表评论称,作为食品安全的标志性产品,奶粉质量问题能不能解决,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心指数,关涉千家万户、关系国家未来。
“对品种的要求不仅要看‘大节’,还要看‘晚节’,要选‘腿长命长’的品种。”
——育成一个小麦品种一般需要近20年时间,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在50年成功育成5个品种。80多岁的他如此阐述多年摸索出的独特育种法。
“我国急需建立农民组织内部的金融权利。”
——“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日前表示,目前解决农村金融问题,首先要考虑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涉及到权力分配的问题。现在我国急需建立农民组织内部的金融权利,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如果不给组织内部金融的发展权利以及农民主导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权利,农业产业化是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有粮,世界不慌。”
——法国《欧洲时报》曾刊出评论说,对曾饱受吃饭问题困扰的中国来说,需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敏感。中国有句民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对全球来说,在旱灾肆虐、国际粮食危机风险加剧的当下,则是“中国有粮,世界不慌”。
“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就不可能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浪费极其严重。保守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养活约2.5亿人,折合粮食约800亿公斤,相当于我国粮食总产的15%。针对粮食浪费严重的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如此表示。
“我国北方地区频遭雾霾袭击,而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北方农村地区低效炉灶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态保护专家高吉喜表示。他建议推广实施清洁高效炉灶更新换代工程和村镇区域供热锅炉技术改造工程,并称,到“十二五”末,两项加起来能节约(替代)17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550万吨、二氧化硫10.5万吨、烟尘26.25万吨。
“在我们走出碳氢燃料和铀时代并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路上,生物能源将扮演重要角色,这是不容置疑的。”
——著名环保作家杰里·里夫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