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施坚轩 记者 王平
上海是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发源地,上海未检工作从1986年创建至今,已走过35年。35年来,上海检察机关“以专业护未来,以创新赢未来”的精神,创设了一系列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机制,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未成年人,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未成年被害人权益。近5年来,上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构建了“捕、诉、监、防、教一体化”的特殊工作模式,形成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工作格局,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上海检察机关发布2016-2020年上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16-2020年,本市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社会关注度普遍较高,检察机关从严、从重加大惩处力度,批准逮捕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344人,提起公诉1457人,起诉率为96.4%,成功办理了一批侵害未成人犯罪案件,均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在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和救助层面,本市检察机关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各项诉讼权利,组建专业化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免除未成年被害人家庭经济状况审查。避免重复取证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场所23个,实现全市覆盖。
2018年,上海检察机关作为全国试点省市之一,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全面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性侵害未成年人从业限制制度,联合本市相关部门对60余万名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在职人员进行筛查。深入推进检察人员兼任法治副校长工作,实现全市三级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未检干部兼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五年来,各级检察院干部走进12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法治教育1300余场,犯罪预防效果突出。
检察机关还积极延伸职能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开展困境儿童救助保护、“事实孤儿”临时监护、校园周边专项治理,推动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合力。同时完善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体系,成立覆盖全市的16个区级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中心,及1个市级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指导中心,通过“转介”服务的模式,实现检察机关与职能部门、专业社会组织的多元链接,并制定服务标准,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