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禁毒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2020年,上海市毒品治理成效明显,但是面对新型毒品和犯罪手段多样化的挑战,涉毒人员呈年轻化趋势,禁毒工作仍不可放松。

  毒情

  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  毒情形势依然严峻

  受疫情期间本市防疫管控措施的影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吸毒人员26725人,吸毒人员人数显著下降,毒品滥用人数逐年减少,同比减少9804人,同比降幅26.84%。其中,男性21356人,占比79.91%,女性5369人,占比20.09%;本市户籍18156人,占比67.94%,外省市户籍8569人,占比32.06%。全市16个区现有吸毒人员数量较2019年均出现下降,其中奉贤、崇明区同比降幅超过40%。

  受国际毒品问题泛滥蔓延、毒品犯罪手段多样化趋势、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尚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本市毒情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是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风险持续升高。在公安部开展的全国36大城市毒品治理检测中,本市因涉及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数八千多家、易制毒化学品审批总次数七万多次,远超其他城市,“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风险指数”位居36大城市之首。根据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售后备案情况,目前本市共有涉各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13000余家。此外,本市有生产制造可用于制造加工毒品的反应釜、离心机、压片机、制冷压缩机等设备企业2800余家,涉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风险始终存在,管控压力较大。

  而滥用毒品种类呈多样化。一方面,本市毒品缴获总量及海洛因、冰毒缴获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受国际毒情影响,大麻缴获量逐年上升。2020年,公安机关全年缴获各类毒品72.08千克,同比上升29.94%。从缴获毒品种类看,涉及的毒品种类呈多样化趋势,既有传统毒品,也先后缴获“犀牛液”、阿普唑仑、“蓝精灵”、“聪明药”、芬太尼类物质等非传统常见滥用毒品。另一方面,合成毒品、阿片类毒品仍是现有吸毒人员滥用的主要毒品种类,占比分别为66.29%和27.76%,且滥用合成毒品的人员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此外,毒品交易手法更加隐蔽化。互联网成为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化学品、设备等情况屡见不鲜。近年来,本市公安机关先后侦破多起网络贩卖大麻及“犀牛液”“蓝精灵”“死藤水”等非传统滥用毒品案件,嫌疑人通过网络完成勾连、交易、付款等全部犯罪流程。部分境内人员通过网络勾连境外不法分子,向境外贩运非列管化学物质,隐蔽性极强,给监管、打击带来较大困难。此外,部分不法分子开始通过小众通讯软件进行毒品交易,今年以来,本市侦破多起利用“电报”(Telegram)“蝙蝠”(Bat)等通讯软件从事走私贩卖毒品的案件。同时,物流寄递也已成为不法分子运输毒品的手段。本市先后发现利用“闪送”“丰巢”及物流、报关公司运输毒品及出口化学物质的情况。

  执法

  严厉打击、坚决遏制新型毒品问题及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打击整治,创新工作机制。2020年,本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案件921起;缴获各类毒品72.08千克,同比上升29.94%。全市法院共判决案件635件785人。深入开展“净边2020”专项行动。上海海关查获走私毒品案件77件,共查获海洛因、大麻、氟硝西泮、摇头丸等各类毒品13957.22克。上海邮政拦截查获各类涉毒包裹89件。持续推进“902”专项行动。各级禁毒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涉及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非法研制、生产、走私和贩运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问题的滋生蔓延。率先实现重点行业监管。建立健全贯穿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特殊药品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全市3976家零售药房实时监管全覆盖,及时发现预警信息共5608条。部署医疗机构特药监管监测,已在16区共606家医疗机构、926个发药窗口实现监测,覆盖率分别达95%、81%。积极开展毒品原植物禁种铲毒。全年共开展禁种铲毒宣传教育活动4817场次,同比增加34.2%;组织开展踏查9337次,同比增加99.5%;主动发现罂粟面积合计 1.5844亩,铲除罂粟9248株,同比增加101.9%。

  上海将继续组织开展“净边”专项行动,对涉高危地区高危嫌疑人、重点物品进行全面排查、深度研判。以“902”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密芬太尼类物质及其前体“进、销、存”环节监管及可疑行为调查,加大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加大对现代新兴领域内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持续组织开展毒品原植物禁种铲除,积极开展禁种宣传、踏查铲除,高度关注大麻室内栽种等违法行为。

  此外,还将提升寄递物流渠道管理效能,加强跨境邮包的查验频次,全面加大禁毒重点关注物品信息闭环管理。严防相关设备和物品流入制毒渠道。加强对互联网化工平台实名认证、合规经营的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重点关注物品广告信息的审核发布。集中整治涉毒违法犯罪信息突出的网站和平台。推动吸毒成瘾认定及毛发检测鉴定标准等地方标准的出台实施,充分发掘社会面隐性吸毒人员,降低涉毒违法犯罪。

  宣传

  形式多样推进禁毒宣传  发动市民参与禁毒志愿服务

  形式多样推进禁毒全民宣传。市委、市政府、市禁毒委分管领导多次出席禁毒宣传活动,为禁毒宣传月营造良好氛围。重要节点由上海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发送禁毒提示短信,覆盖全市手机用户,取得良好效果。聘请华山医院张文宏、奥运冠军吴敏霞等担任“上海禁毒宣传形象大使”,扩大禁毒预防效果。会同国家禁毒办和广东、浙江省禁毒办,邀请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抗疫专家拍摄公益片《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大型禁毒滑稽戏《以心攻毒》继续在全市各区进行巡演,两年累计演出近150余场,并获评2020年上海市优秀剧目奖。深化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组织全市1567所学校在“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完成注册,71.3万名学生完成线上”两课时”学习,61.2万名学生参加全国禁毒知识竞赛参赛网络初赛活动。拍摄禁毒教育专题片《公共安全教育禁毒专题节目》,视频点播下载量达到2.4万次。有序推进禁毒科普在线教育。在市禁毒科普教育馆通过VR全景技术打造“禁毒云展馆”,实现了手机和电脑端“云参观”,教育形式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2020年5月,全面部署启动上海“626”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建设,大大提升了上海禁毒工作的智慧化、科技化水平,较好适应了上海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需要。深入开展禁毒科研。借助上海大学,召开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十周年研讨会,按时发布《国际禁毒蓝皮书(2020)》,使聚焦国际毒品问题与禁毒政策研究的蓝皮书进入系统化运行。新成立了上海大学“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市禁毒办新精神活性物质谱图智能比对系统关键技术项目通过年度评审,初步完成全品牌核磁共振波谱仪谱图智能采集设备的研发。全面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大力提升市自强服务总社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市禁毒志愿者协会积极发动更多市民群众参与禁毒志愿服务,全年累计发展禁毒志愿者近7万名。

  康复

  持续提升收戒收治能力  丰富帮扶救助形式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全市禁毒部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禁毒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疫情期间,市禁毒委领导多次巡查本市戒毒场所,实地察看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市禁毒办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期间禁毒工作。市禁毒部门周密部署第三届进博会、2020年全国两会和国庆71周年等重大活动禁毒安保,梳理、核查有关重点、高危等吸毒人员信息并落实管控。持续提升收戒收治能力。发挥协调督导机制作用,坚持定期召开强制隔离戒毒联席会议,研究并推进解决跨部门协调协作难题,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建设。印发《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综合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各部门实施标准化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禁毒领域首批上海市地方标准《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深入开展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平安关爱。组织开展对全市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平安关爱行动,推动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子女户籍登记、入学升学、最低生活保障、重残无业补助、粮油帮困等困难。

  今后,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在保持收戒工作力度的同时确保场所人员零感染。加快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改扩建工作,提高硬件保障,构建智慧场所。以综合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区级戒毒康复指导中心建设,实现90%街镇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标准化建设完工。深入推进“平安关爱”行动,不断拓宽工作覆盖面,丰富帮扶救助形式,引入专业社工,为吸毒人员未成子女提供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方面的支持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走村镇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禁毒专刊
   第B06版:公告
   第B07版:公告
   第B08版:公告·养殖
张平、龚美菊、周玉萍三位上海候选人获奖
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深化长三角禁毒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普陀区禁毒教育基地揭牌
东方城乡报禁毒专刊B04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 2021-06-29 2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