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苏,茄子是也。夏令时节,正是江南落苏上市时。
江南人喜欢吃落苏;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记忆中,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落苏;落苏的成活率和产量都极高。落苏不仅是夏季的时令菜,更是每家每户餐桌上的家常菜。
与同为夏令菜的豇豆、毛豆、黄瓜、丝瓜、冬瓜等比较起来,落苏的吃法最丰富多彩了,有油焖落苏,鱼香落苏,蒜蓉落苏,清炒落苏,炒落苏丝,面拖落苏,捏落苏,酱落苏等等。自然,还可以有落苏炒豇豆,落苏烧毛豆,落苏炒黄瓜,落苏烧冬瓜等等,落苏还是主角。一只落苏拥有五花八门的吃法,既体现了人们对落苏的喜爱,也反映出落苏在南方人食谱中的地位,更承载着一种饮食文化与民间智慧。
说来不怕朋友们笑话,对于落苏,令我情有独钟的一道菜,却是最最朴素的饭蒸落苏。
俗话说:“三岁定胃口”,有科学研究结论,幼年时期形成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我所以喜欢吃饭蒸落苏,大概就是小时候吃多了饭蒸落苏后形成的一种偏好吧。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一道菜就是饭蒸落苏:每逢落苏成熟季,盘中不断落苏菜;中饭饭蒸落苏,夜饭饭蒸落苏;昨天饭蒸落苏,今天饭蒸落苏;如此日日落苏,顿顿落苏,倒不是百食不厌,而是百食不能厌。
从我可以帮父母做饭的时候起,做得最多一道菜,也是饭蒸落苏。
饭蒸落苏,是一道操作起来最简便的菜了。从菜地里把落苏采回家,清水洗干净,将一只落苏用菜刀,从落苏头那里往蒂部剖下去,不要将蒂取掉,也不要剖开剖穿,剖成“十”字型,即一只落苏剖成四分,蒂部是连着的,手提蒂部,依然是一只完整的落苏。然后,将一只只剖好的落苏放入一只大瓷碗里。煮饭时,等水煮开了,即把放入落苏的大瓷碗放入饭锅里。等锅里的饭煮好了,那落苏也蒸熟了。这就是饭蒸落苏。
当年的饭蒸落苏,是家里的一道主菜,甚至是饭桌上唯一的一道菜。饭蒸落苏是清蒸的,无盐无油无调料。吃的时候,用一只小碗,倒点酱油沾着吃,最多再在酱油里加些味精。吃饭的时候,夹一块落苏,往酱油碗里沾一沾,放在饭上,落苏上沾的酱油滴落在饭上,饭米粒呈酱红色;再将落苏拔拉到饭碗的一边,用筷子将米饭搅拌几下,碗里大半的饭粒都沾上了酱油;然后,便是吃一口饭,咬一口落苏;再吃一口饭,再咬一口落苏,这样三下五除二,一块落苏与一碗饭一起下肚了,吃得好像也是有滋有味,其实,下饭的虽有落苏,吃到的却是酱油味道。后来长大了,我才慢慢明白,那个时候所以总是那样吃饭蒸落苏,倒不是为了图便利,也不是追求清淡,油炒落苏倒底比饭蒸落苏要好吃多了;人们选择蒸落苏而不是炒落苏,是因为可以省油省盐省柴火。那个年代的生活,并非是删繁就简,而是因清贫而简单。常听到村里人说一句话:家里再穷,一碗饭蒸落苏总还是拿得出来的。
有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其实,贫穷也限制了人们对落苏的吃法。这一点,读一读《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就可以理解。这一回中记录了贾母请刘姥姥吃茄鲞的故事。茄鲞,就是切成片状腌腊的落苏。故事说贾母让凤姐儿拿些茄鲞给刘姥姥尝尝,凤姐便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还说:“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尝过后笑着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大家听说后便对刘姥姥说:“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原来,吃了一辈子落苏的刘姥姥不会想到,这落苏虽然还是落苏,做法完全不同了,凤姐告诉了落苏的新做法:“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这下听明白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瞧,种落苏的人还不如不种落苏的人会吃,差别就在于经济基础。不过,我可以断定,即便刘姥姥在大观园尝到了落苏的新吃法,回家后也不会照此法炮制的。
当年,我也曾经在城里一位知识青年朋友家里吃过她妈好亲手做的一道肉沫落苏,味道自然远远胜于饭蒸落苏;但是,那时候,我连让我妈妈烧一次肉沫落苏的念头都不敢有。
时代的进步,不仅改变着饭蒸落苏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如今吃落苏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动机。过去吃落苏,是不得不吃。如今吃落苏,却也与健康联系起来了。据科学研究证明,落苏营养丰富,尤其含大量维生素D,能保护血管;含有较大量的钾,可调节血压及心脏功能,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含有维生素P,每100克中即含维生素P750毫克,而这维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弹性和生理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
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中表明我的体质在衰老,且血管、心脏等指标出现异常。医生建议加强心血管方面的保健。我遵医嘱,开始加强保健工作。保健的途径很多,我选择食保,而食保之一,便是饭蒸落苏。饭蒸落苏,价廉物美,既清淡,又有保健功效,且无药物的副作用,何乐不为呢?一天一顿,一顿两只,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