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8年10月网络点赞评议正式启动。“中国好人榜”10月候选人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在中国文明网集中宣传展示。据了解,本月共有270名身边好人成为候选人,来自崇明竖新镇的生态农业带头人沈竑光荣入选该榜单“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
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态人,沈竑正是这样一位具备新理念、新思路的生态农业带头人。多年来,沈竑专注于水产动物繁养技术、营养及虾蟹类营养繁殖学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禾偕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包括稻虾鳖共生、稻虾蛙共生、稻虾鳝共生和稻蟹共生等)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他尝试的“稻虾鳖蛙共生”种养结合模式让稻田成了一片环环相扣的“小自然”,一亩地产出逾三亩的价值。
2004年,沈竑在竖新镇大东村成立上海沐雨生态农业公司,逐步探索生态“生物链条”养殖。2011年,沈竑又在仙桥村流转土地逾200亩,成立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他带领合作社转变传统农业思维,发展种养结合高效、生态环保农业,在追求经济收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过多年努力,合作社成功探索出“稻虾鳖”“稻蛙”“稻鳝”等创新农业模式,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崇明生态岛建设树立了生态农业典范,也吸引了大量农业爱好者、市民到合作社所在地仙桥村来参观、学习和体验。合作社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工作岗位40多个,推广生态农业1000余亩。
建立青年人才创业见习基地,担任创业导师,给青年人才讲解农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扎根崇明十多年,除致力于创新和推广生态环保农业,沈竑还积极培育农业青年人才,为崇明农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在沈竑的悉心指导和培育下,创业见习基地已培养农业人才十余名,并孵化创业青年联盟组织一个。此外,沈竑也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合作社所在村有多名孤寡贫困老人,沈竑每年给这些老人无偿捐款,发送慰问金,持续十余年。家庭有困难的农民也常得到沈竑的照顾,合作社一旦需要劳工,都将被优先录用。
通过多年努力,沈竑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崇明科技攻关和推广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论文、论著50余篇。2014年沈竑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被授予“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上海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沈竑认为,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应该鼓励更多自然的种植方式。“政府加大投入种植一片树林,疏通一条河道,并不是难事,如果这些树林和河道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的互动,对于生态没有价值。只有形成有着多样生物系统的森林和河流,才能称为生态。”这么多年在生态农业路上“看得准、走得稳”,沈竑坚信,做农业全凭良心,真正好的农产品要服务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