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新农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漕泾:清代古桥在河道整治中得到保护
■图为清代古桥翔龙桥
  □通讯员 林鹍鹏 徐鑫 记者 杨清悦

  本报讯金山区漕泾镇水系众多,河网密布,分布着大量的古桥。在落实中小河道整治的同时,该镇不忘保护古桥,邀请区博物馆专业人员对有历史价值的古桥修缮保护提出专业意见,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位于漕泾镇蒋庄村的翔龙桥始建于雍正年间,距今已经300多年的历史。作为清代建筑的石拱桥,翔龙桥的特色十分明显,桥体上的望柱、石隼、以及桥中央的桥徽和浮雕都十分精美,极具考古价值。记者在现场看到,翔龙桥横跨蒋庄塘水系,往南的部分,河道清淤、打桩已经全部完成,河面清洁干净,环境优美。往北部分,由于担心河道的清淤、打桩破坏古桥的桥基,目前尚未动工。金山区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王斌介绍,这座清代古桥的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但同时发现桥的本体有一些构建已经缺失,为了恢复古桥的原状,下一步将对它进行一定的修缮。

  随后,记者又与工作人员来到工农桥、济渡桥。工农桥始建于1967年,作为唯一一座建国后建立,并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桥,工农桥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在工农桥桥身的花纹由五角星以及菱形组成,五角星内外侧分别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颇具时代特征。而济渡桥则始建于光绪元年,桥身长43.6米。作为“浦南第一桥”,济渡桥是上海现存跨度最长、清代仅存的七孔平板古桥,桥上的浮雕图案、祥云瑞花依然清晰可辨,象征着漕泾走过的漫长岁月。“对于古桥的文化保护,一方面留住了我们的乡愁;另一方面对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河道整治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漕泾镇副镇长邵晖表示。

  据史书记载,古代沿海盐业兴盛,漕泾镇处在古达袁浦、浦东两大盐场的交界点,盐商云集,成为一方名镇。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但这些跨河而建的古石桥,历经了百年岁月沧桑,成为漕泾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据悉,漕泾镇将采取“一桥一方案”对河道整治中涉及的古桥进行保护。此外,对于没有涉及到的古桥,经过巡查也会制订相应的保护方案,在美化河道的同时也对古桥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的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浦东新区航头镇长达村:科技农业显特色 打造绿色新长达
金山漕泾:清代古桥在河道整治中得到保护
今年已拆除37万平方米存量违建
东方城乡报新农村A08金山漕泾:清代古桥在河道整治中得到保护 2017-05-18 2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