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金山区朱泾镇大茫村的杜圣路是一条党员示范路,这条路的起始点竖着一块关于道路整洁管理的指示牌,上面有着党员“护路”小组负责人及组员的名单和联系方式。记者用手机扫了一下牌上的二维码,还能显示这名“护路”组长在什么时候来这里巡查过(如图)。
据了解,这一切都是通过朱泾镇政府开发的“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实现的。日前,记者来到朱泾镇大茫村,作为该镇“互联网+党建”的试点村,村党总支委员金超演示了如何利用“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实现党建管理互联网化。
“一直以来,我们村党总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课教育进党建服务点,每月都会在全村9个党建服务点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原来党员全年的签到以及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一直以人工记录为主,现在镇里给每一名党员发了一张电子身份证,开会时只要到我这里扫一下,党员们参与活动的记录就会进入系统。”说话间,金超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据介绍,在大茫村试点的党员电子身份证除包含党员个人基础信息外,还将记录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参与活动的每一项工作,将表现情况以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录入到“社区治理服务平台”,作为全村163名党员年终民主评议和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
党员通过参与活动赚取积分,在活动现场通过扫描电子身份进行签到,这使原本繁复的记录工作得到了简化。金超坦言,长期以来,朱泾镇各村都有党员先锋指数的测评,党组织根据党员全年参与“三会一课”以及各类志愿者服务的情况在年底进行汇总测评,但人工记录的方式既繁琐又不严谨,同时很多农村老党员写字有困难,使得记录工作难免出现疏漏,现在有了电子身份证,让村里党建工作开展起来更方便了。
此外,“社区治理服务平台”还能记录下党员们参与“先锋行动”,也就是“护路”、“护水”、“护埭”的情况。除了电脑客户端,在金超的手机中还有一个“社区治理服务平台”的手机App,当党员来到其负责的某个区域时打开App,就能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到该地点,党员可以在手机中对自己的巡查进行签到,而村民们也能通过手机扫描该路段指示牌上的二维码,得到该党员的“巡查信息”。
“社区治理服务平台”中党建功能的投入运用使党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确保了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朱泾镇党建服务中心主任陈月华表示,“党员一年中参与‘三会一课’及志愿活动的信息在平台中一目了然,谁多谁少大家都能看到,也能监督党员们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