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满烟火气的桶蒸糕,“上新”了

  在闵行颛桥地区,桶蒸糕是极具特色的一道美食。其中,最经典的口味——红枣核桃桶蒸糕,已成为了当地弥足珍贵的乡愁记忆,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味”。

  □记者 贺梦娇 摄文

  一天要做五六百只桶蒸糕

  闵行颛桥地区,掌握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颛桥桶蒸糕技艺的,有两家传承人。

  这几日,凌晨四点不到,吉吉巷桶蒸糕的店里,传承人沈静,已经忙碌了起来。除了重阳节,春节前是店里最忙碌的阶段。磨粉、筛粉、撒糖、扑粉、蒸糕……不一会,一只只杉木桶里,就传来了桶蒸糕的香味。

  春节前一周,沈静的桶蒸糕热销,一天下来,要做五六百桶。

  “桶蒸糕是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过年过节都要做的,现在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家里‘灶头’火力没那么旺了,做起来就难了,所以渐渐就不做了。”沈静表示,自己的坚守不仅是给自己找了一份事业,也是为了把这道地域特色非遗美食传承下去。

  记者了解到,沈静制作的桶蒸糕传承了当地糕点的制作技艺,而为了完美复现“老底子”的味道,制作者在每一环节都有自己的要求标准。每天,她将泡了几小时的大米、糯米磨成粉,再放置几个小时,如此一来,最后成品的细腻度就会更好一些。稍后过筛,均匀拌入红豆、红枣、核桃等材料作为糕粉。在木桶中,以一层糕粉一层红糖的比例铺平,分别有4至5层,就可以放入灶头上蒸了。30分钟后,一只正宗的桶蒸糕出炉,脱模后在表面抹上糖水,防止表层口感干涩,稍微冷却后,就能送出厨房进行包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者在沈静的店里看到,紧凑的厨房里,替代农村土灶,店里的灶头使用了“天然气+电”的模式,能以最大的火力蒸透糕,而几十只杉木桶整齐地排列在厨房里,格外醒目。“杉木桶也是桶蒸糕必不可少的模具,上海已经找不到有年份的杉木了,我专门到浙江去订购了。”沈静表示,一个杉木桶好好珍惜,可以使用很多年,“老杉木桶蒸出的桶蒸糕,味道也更香。”她拿出店里一只“成色”最深的杉木桶告诉记者,“这是从90多岁外婆那里传承下来的,我一直放在店里,偶尔还会用这只桶做蒸糕试吃。”

  与时俱进

  让更多人尝到“颛桥味道”

  而沈静在做好传承的同时,也一直在给桶蒸糕“上新”。这两年,她推出的高粱、小米、黑米等杂粮制作的桶蒸糕受到了“粗粮饮食”群体的欢迎;以木糖醇替代糖制作的桶蒸糕,让糖尿病患者解了嘴馋;乌米粽、大肉粽、八宝饭等产品,让买糕的市民,又多了吃到闵行本地口味的选择……

  “考虑到家庭人数的多少,我们有2斤装、4斤装、8斤装的不同规格,如果有一定数量的订单,我们也能提供桶蒸糕‘订制’服务。”结合市场需求,在沈静的运营下,记者看到了这一传统技艺正在散发着新的时代魅力,其受众,也越来越广泛。

  “不只是本地人和市区的居民,最近有些大单是外地的企业,或者买了带回老家走亲戚的。”沈静表示,最远的订单,快递送到过新疆,“这说明,上海传统的味道,能传得更远,被更多人喜爱。”

  接力棒交到了年轻人手里

  而同样,坚守传承并“上新”的,还有另一位传承人——宋爱华。

  多年前,宋爱华夫妇经营的阿小弟桶蒸糕门店还在颛桥老街附近,走进老巷深处,阵阵糕香飘来,几个老灶、十来个杉木桶、一群老师傅……正宗闵行颛桥地区的桶蒸糕味道,被她保留了下来。2019年,老街被拆除,阿小弟桶蒸糕搬到了颛桥中学附近。这几年,她们又搬到了新的店址。

  记者来到阿小弟桶蒸糕店发现,春节前买糕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多都是预订。搬到新店址后,宋爱华扩充了灶头,留出了冷库的面积,以便于在较热的天气里,更好地保存浸泡后的大米等原材料。

  与此同时,她还推出了方糕、八宝饭、菜肉团子等本地特色美食。“这个方糕的比例,是我自己调的,和小时候颛桥的味道一模一样。”宋爱华告诉记者,这个“小时候的味道”本地客人一吃就知道。

  每年这个时候,她和爱人罗仁官都要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到店开始做准备,为了应对忙碌,店里还季节性地请了几个老师傅帮忙。

  在烟火缭绕的厨房方寸之地,宋爱华夫妇基本没有时间交流,却用这种忙碌的节奏成全了自己和当地人对于春节的独特记忆。

  最累的时候,她也想过退休享享清福。但打断她“退休梦”的,却是儿子。去年,宋爱华的儿子先斩后奏辞了职,准备回家“子承母业”,宋爱华夫妇吃了一惊,但随后决定全力支持儿子。宋爱华的儿子是一名“85”后,他加入后,搬货、收银、包装……虽然灶头前还是宋爱华夫妇的“主场”,但小伙子不仅包揽了其他活,还给店里运营了公众号,接待镇里中小学学生前来制作桶蒸糕进行课外研学……

  正如沈静从长辈手里学会了做糕技艺,宋爱华家的接力棒也交到了儿子手里。这一只只桶蒸糕,正焕发出了新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海派,藏在地道本邦菜里
充满烟火气的桶蒸糕,“上新”了
还原“国宝级”食材的至鲜本味
东方城乡报专题02充满烟火气的桶蒸糕,“上新”了 2025-01-28 2 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