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勰赟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上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国庆稻”的全面认知,全国科普日前后,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携手举办“探寻申城国庆稻,畅享科技农趣”系列科普活动。此次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科普宣传,让市民深入了解国庆稻的由来、种植历史、营养价值等知识,同时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创新的魅力与成果,共同分享沪郊大地丰收的喜悦。
此次科普活动共分为“国庆新米走进校园餐桌”“‘未来的水稻’主题海报评选”“国庆稻田间体验”“国庆新米走进社区”等多个环节。活动走进了多个中小学校、社区、阳光之家等,通过现场品鉴、科普讲座、专家答疑互动、田间体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较好地提高了国庆稻的科普宣传效果。
活动形式多样
科普效果显著
“软米都是国庆稻吗?”“为什么国庆稻能提早上市?”9月24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孩子们聆听了市农科院作物所科普阵地负责人孙大鹏关于“何为作物”的科普讲座,还积极参与现场互动,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展现出对粮食作物的浓厚兴趣。当天中午,全校1800余名师生率先品尝了新上市的国庆稻“沪早粳193”,香甜软糯的稻米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这样的科普活动很有意义,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搭建了一个系统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农业魅力的优质平台,既能激发孩子们对农业科学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了解到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果。”奉贤区实验小学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增进对水稻的了解,主办方还组织了多个学校的小学生以“未来的水稻”为主题,制作手绘、电脑制图、AI绘图等多种形式的海报,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同时,优秀海报的作者及家人还将被邀请参加“国庆稻田间体验”活动,了解水稻的生物多样性,参与国庆稻的收割、脱粒、去壳和去糙等环节,沉浸式感受丰收的喜悦。
国庆稻品质提升
市场反响热烈
“这个米怎么那么软那么糯,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吃。”“今天我要多吃一碗,新大米越嚼越甜,味道真好!”不仅是青少年,社区的中老年市民也提前品尝到了国庆稻。
9月27日,在奉贤区长者食堂,不少社区居民受邀品尝了当季新鲜的地产大米,并了解了与稻米相关的健康知识。此前评选出的优秀海报也在社区长者食堂和阳光家园展出,现场市民还收到了稻米与健康科普宣传手册。
据介绍,国庆稻指的是在国庆节前成熟上市的水稻,全生育期约130天,比单季晚粳稻早一个多月成熟。过去,消费者往往对上市早、生育期短的国庆稻有“口感不佳”的刻板印象。然而,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已育成了一批优良食味国庆稻新品种,如“沪早粳193”“沪早香软1号”以及“松早香1号”等,这些新品种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柔滑有弹性,成功打响了上海国庆大米的市场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