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政策指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的,以生产、加工、科技为一体,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优势特色产业,这些园区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后续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的农业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成为重要举措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种综合性农业园区,集农业生产、科研、技术推广、商品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为一体。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
主要类型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
按主办主体划分
政府主办:各级政府主办的园区,经济目标是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利益目标是建立园区和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化经营,不求园区本身利益最大化。主要变化是将农业发展资金由分散使用转向集中使用,由主要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投入农产品生产。
企业主办:企业主办的园区围绕利益最大化进行设计和布局,与当地农业结构和主导产业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
企业与政府联办:政府与企业联办的园区,由政府规划、招商和管理,企业投资自主经营,但产品生产要符合园区发展方向,使政府的经济目标和企业利益目标相结合。一般认为,这种类型更能体现园区的综合效益。
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划分
种植类农业园区:包括花卉园区、苗木园区、种子园区、大棚蔬菜园区。这类农业园区用地基本上是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在种植区内一般没有固定的建构筑物,没有破坏耕地的耕作层,土地用途没有改变,仍属农用地。这类农业园区引进高科技对传统种植业进行改造和调整。园区建设规模大、标准高,对当地农业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而且除种植基地外,建有与之配套的农产品集散地、花卉展示交易厅、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深加工工厂、科研所等建设项目,这些场所用地虽然占园区面积比例不大,但是标准高、投入大,是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类农业园区:包括养猪(牛、羊)场、养鸡(鸭)场、养鱼(虾、蟹)塘等。这类农业园区大部分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转包农民承包地居多。各种养殖场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大多远离村庄,养殖场之间有1公里左右的间隔距离,场内的畜禽棚房之间也有一定距离的隔离带。这类农业园区建有标准化的畜禽饲养棚房、饲料储备房和管理人员看护房,生产和配套设施多,园区占地面积大,场地硬化比例较高,建筑密度较大。
旅游观光类农业园区:这类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发展高科技农业种植、现代化养殖来吸引旅客观光休闲,固定建构筑物占园区总面积一半以上,除种植、养殖用地外,园区其他用地全部硬化。这类农业园区的主要盈利是参观园区门票、住宿、餐饮等收入。旅游观光类农业园区主要包括农业观光园区、休闲农业园、采摘农业园、生态农业园、民俗观光园、保健农业园、教育农业园等。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
主要特征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需要有科学的产业规划。应选择合适的产业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计划,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农业生产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成为关键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得到技术的支撑。包括育种、种植、施肥、农药、温室技术等多个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因此,现代农业产业园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新技术,建立先进的生产、检测、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有效市场营销策略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产业园的农产品应具有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产业园应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开拓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提高综合效益。
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同时,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控,防止财务风险和漏洞。只有通过规范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长期稳健发展。
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应具备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园发展需要。为此,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加强环保措施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环保措施。应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确保农业生产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文化旅游的发展。应注重挖掘农业文化和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提高产业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收入来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技术创新的支撑、市场营销的有效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人才队伍的建设、环保措施的加强和文化旅游的发展等角度探讨,才能全面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园
运营思路
大部分农业企业的技术管理处于粗放状态,在一块土地上选育什么作物,基本都是按照习惯操作的,殊不知现代社会对农业的要求已经类似于工业品,需要不断有新的品种,新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而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创新就是空中楼阁。基于这个维度,园区运营之初,就需要对接专业的专家团队,根据当地的主要品种,匹配合适的专家资源,针对重点企业组成专家小组,定点支持,同时,在企业具备购买服务的能力时,由企业购买服务,反哺产业园的发展。这样,农业创新的战略才能落到实处。
营销的问题
对于农业企业来讲,它们更多依赖传统渠道销售农产品,而互联网的发展不但对商业、工业,也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基于这个维度,站在整个园区农业企业发展的高度,建立一支既熟悉农业,也熟悉互联网营销的专业农产品营销队伍是必需的。对企业的状况进行评估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走什么样的渠道,由专业团队进行整体的互联网营销策划,部分企业还可以购买专业团队的打包营销服务。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还需要尊重农业和互联网营销的一些常识。有些产品只适合走B2B的大宗交易,就不能生搬硬套走 B2C。而有些产品不适合走电商,那就要探索适合产品本身的线下渠道。
人才的问题
十家有九家农业企业,都会抱怨招不到人,招不到合适的人。长期以来,大学生对农业有偏见,认定了农牧企业没有发展前景,自然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就业,而现有企业内部的经营者、管理者基础薄弱,未能正确认识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性。从这个维度出发,园区一方面提供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去农业企业就业,最终通过园区完成人才的输出。这样才能使得大家的认识有所改变,同时能够充实新的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融资的问题
农业企业的回报周期长,让资本望而却步,但农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很多农业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匆匆收场,从这个角度出发,园区一方面向地方政府申请成立一支由政府领投,社会资本参与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引导民间资本向农业投入,第三方面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当地金融机构提供适合优质农业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总之,需要政府、社会和农业企业的密切互动,产生新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源:乡村论衡、农业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