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泽敏 记者 许怡彬
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和铜丝扎成的坯架上缠绕出鸟、兽、虫、鱼、花、果、汉字等造型,融汇了绘画、剪纸、刺绣、编织等工艺的缠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春节期间,一场名为“簪缠花舞迎春到,祥龙飞舞齐欢庆”民俗体验活动在青浦区朱家角镇阿婆茶楼热闹举行,近20组家庭齐聚一堂,共同领略缠花工艺的艺术魅力。
活动现场,手工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非遗缠花的制作方法、起源,以及在不同地区和民族间的传播和演变,为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揭开了这门传统技艺的神秘面纱。据介绍,“缠花”是我国的传统美术工艺,源于明代、盛于清代,因其作品立体生动而被誉为“立体绣花”“线艺雕塑”,是一种独特而高雅的艺术形式。现场,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纷纷拿起桌上的材料,跟随老师的讲解,有模有样地做起了缠花发簪等工艺品。
这场缠花体验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对缠花制作的文化价值有了深刻理解,也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也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信。“我觉得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来参加非遗体验活动更加有意义,既能激发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培养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现场参与活动的家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