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汤妙兴
“治理好大河大港,也不放过小河小滨”,这是金山区漕泾镇河长办对新一轮河道治理提出的要求。自今年7月以来,组织人员和设施在治理好龙泉港、东海港等主要河道的同时,抓紧对分布在12个村居220多条支流河道的精心治理。位于金光村与海涯村两村交界处的中心河便是其中的支流河道,在养护人员经历了“净化、洁化、美化”的三个阶段治理过程,使一度长满“牛皮癣”河面,如今碧波荡漾,绿意盎然,成为支流河道治理的一个样板。
中心河两端连接新老东海港,河水随着东海港流动,也成了水生植物和漂浮垃圾的“避风港”。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一度中断了打捞清理,又遇高温气候,致使南北全长500米的中心河长满绿萍、水草等水上植物,影响河水流动,水质变黑发臭。平时有用丝网捕小鱼爱好的张叔叔抱怨说:“这河道长满了水草,鱼儿逃跑了,鱼网也无法下水了。”7月,新一轮河道治理战役打响后,漕泾镇河长办为中心河定制了“净化、洁化、美化”的三步治理法。首先组织养护人员打捞水生植物,经过岸上竹竿打捞、船上打捞和人工下河道打捞的三个过程,打捞起水草大约4-50吨。紧接着,水草打捞完后,浮在水面上的绿萍、水葫芦成为打捞重点,为对付随水漂流的细小绿萍,养护人员除了换用小眼子网袋外,还采用围两头捞中间的作业办法,捞一段合拢一段,既阻止绿萍流入东海港,又逐步缩小打捞范围。经过前后近一个月的作业,全长500米的河道呈现出洁净状态,水流也畅通变清澈了。
这次中心河治理还与美化生态环境相融合。8月下旬的一天,被附近村民称之为“水上舰艇”颇有气势地“驶”进了中心河。专业人员称这是一种用于种植水上植物的生态浮床,每相隔一百米投放一座,南北共投放5座。据介绍,这种植物浮床用生态泡沫材料做成,质轻耐用,每座浮床全长约40米,设置450个空穴,适宜种植水生植物。8月27日一清早,细雨绵绵,一条快艇送来了一筐筐新颖水生植物,品种主要有常绿水生茑尾、美人蕉和旱伞草。笔者看到,养护人员在每个空穴位内种植二三株植物,一个小时后,5座浮床2250个空穴全部种上了碧绿的植物。据介绍,这些植物的根系通过底部直接吸收河水养分,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可开出一朵朵颜色鲜艳的花儿,起到美化河道的效果,还可抑止浮床底部水草的滋长。居住在河岸旁的海涯新苑陈阿姨高兴地说:“河道治理不仅洁净了河水,还治出了好风景,成为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