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佳慧 摄/见习记者 杜洋域
深秋时节,驶入位于金山区金山卫镇的横召村,很快就被大片的金黄稻浪淹没。在成片的稻田里,“藏”着金山区唯一一家气雾栽培基地,第二批气雾栽培的小番茄迎来了丰收。
走入基地大棚,便看到白色管道林立,管道里伸出一根根枝条,黄色小番茄颗颗饱满,如小灯笼般挂在枝头。“气雾栽培是将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通过一定比例配制成营养液,经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将营养液通过喷头雾化,让植物的根部吸收。”上海农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东升是一名退役军人,几年前接触到气雾栽培模式后便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去年,他在横召村承包了5亩地,尝试以气雾栽培的模式种植番茄。
相比于传统种植方式,气雾栽培有诸多优势:营养配比精准,雾化后更容易被植物根部吸收,且由于根系生长在密封的空气中,生长阻力更小,因而植物生长快;喷出的营养液可通过管道回收,循环再利用;立体栽培的形式能节约土地空间,在现有的土地面积上实现种植面积翻番,产量也能翻倍。陆东升算了笔账:“每根立柱可栽培18棵番茄苗,亩均排入立柱80根,一年两茬,亩产可达11000多斤。”
气雾栽培前期投入较大,且对种植技术的要求颇高,尤其是一些细节管理。本是农业“门外汉”的陆东升,经几位“老法师”指点后,也有不少种植心得,如用辣椒水治虫害、用中药预防病害等。“我们全程不打农药,为的就是种出口味好、无公害的番茄。”他表示,目前基地内硬件设施基本齐全,不过还存在部分管道漏水、温度控制不到位的问题。下一步,他打算改用横向种植,田间管理更方便,光照也更充足。等到技术成熟时,基地还将尝试种植西瓜、草莓、黄瓜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