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衍康
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一张布满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等全新亮点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政府近日对外公布。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基本建成基础上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开局起步期。此次公布的规划提出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6个具体目标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 “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
“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
“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时期,金融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上海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在“国际化”方面,上海将瞄准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部署,进一步提升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能级,便利全球投资者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推动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在“市场化”方面,前进的方向定在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资金供给上;“数字化”则将不断提速,增强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依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在浦东设立国家级金融科技研究机构。同时,上海将率先探索金融“绿色化”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