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为了你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各位家长务必要率先垂范,不当“低头族”,善当“沟通族”。
~~~
~~~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河“三部曲”,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生态动能

  □记者 施勰赟 摄/见习记者 杜洋域

  走进宝山区杨行镇杨东村,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乡风光让你仿佛走进了一个小花园。住在这里的村民提到河道治理,都会竖起大拇指。近年来,杨东村通过护河“三部曲”让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宜居,也让这里的产业有了生态动能。

  宝山区杨行镇杨东村地处吴淞工业区,过去,高度工业化和便利的交通优势,让土地租赁、物流运输、仓储堆场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产业特点加上不合理管控,带来的河道侵占、河水黑臭等环保问题,一度让村域内的中小河道成为中央环保督查的重点。

  近年来,杨东村将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环境先行,对沿河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环保排查,清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6家,在引进企业时提升环保考量比重,让产业增绿助力河道碧水长清。村支部主动牵头,积极和企业对接,建立了河道养护协作机制,真正让河道养护责任“属地化”,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环保责任意识,严格污染物排放和管理,整治内部集居场所,拆除非改居房屋,清退外来人员3500多人,减轻水环境人口承载压力。通过村企合作,双方共同成立河道管护志愿者队伍,壮大巡河、护河、清河的工作力量,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解决问题一起出力,构建起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良好护水格局。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杨东村通过“清”“堵”“补”,让河水长清岸长绿。一清遗留“病灶”,拆除沿河违章建筑40400平方米,打开河道周边空间环境;对河岸6米线内进行清理,退垦还绿10617平方米;疏浚河道,清除河底淤泥4705立方米,削减河道内源污染压力。二堵排污“漏洞”,仔细排查沿河的排污口,并逐一封堵,杜绝污染入河。三补设施“短板”,新建雨水管道,铺设地下污水管道250米,实现雨污分流;安装曝气设备,增强河道水动力,种植水生植物5094平方米,修砌沿河文化墙4800余米,实现河道水质、风貌的双提升。

  此外,杨东村还建立健全管水护水各项工作机制,通过长效机制保障河道长治久清。一是强化“河长制”,村内每条河道均落实河长安排,明确河长的工作责任,高效利用“河长App”,做到勤巡查、勤维护,以“河长制”实现“河长治”。二是坚持“一河一策一档”,为各条河道制定个性化治理养护方案,根据不同河道的具体情况,配套精准工作举措,清障、消臭、覆绿,让河道养护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完善村规民约,将维护河道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增强管水、护水的责任意识,营造人人爱水、人人护水的浓厚氛围。

  杨东村坚持“治”“管”“护”相结合,通过奏响企业助力、源头发力、机制给力的护河“三部曲”,在花大力气写好“前半篇”河道整治“水文章”的同时,努力谱好“后半篇”河道养护“水文章”,以通过治水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生态动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述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护河“三部曲”,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生态动能
沉迷手机的父母该抬起头来了
导读
报头
东方城乡报一版要闻01护河“三部曲”,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生态动能 2021-08-27 2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