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分类和科学处置是一个世界性城市治理难题。特别是通过垃圾分类后的餐厨垃圾(湿垃圾),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成分最为复杂的部分。它具有产出量大、有机质(包括油脂)含量高、含水率高、易腐败、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易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将餐厨垃圾(湿垃圾)的终端科学处置已为当务之急。
作为上海市科委、浦东新区科委的创新项目,上海申迪园林和上海天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M太阳能热管式高温好氧餐厨垃圾处理装备(简称:第三代餐厨垃圾处理机),是继餐厨垃圾采用常规填埋、堆肥或焚烧处理之后,集高温发酵、高温烘干、无废水排放、无臭味之优点而自行研发的新技术。
2017年,央视七台在介绍中国绿色生态岛礁时,展示了该设备处理餐厨垃圾及将产出物作为绿化用有机肥,使岛礁成为绿树成荫的生态园林。
通过近三年來的实际应用,获得用户一致好评。尤其大阳能异形板状热管技术和独特的高温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表明,未见国内外公开文献报道。经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组织的专家评价结论为:国际先进技术。这是目前国际上独有的技术装备。 它以环境无臭味为最大亮点,以低碳、低能耗、零废、高温、高效、无害化、资源化、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赢得用户青睐。
在上海申迪园林的鼎力支持下,如今,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的高温生物处理场、世博文化公园﹝筹﹞、浦东新区有1300户居民的浦东合庆镇庆利苑小区等场所,都有该第三代餐厨垃圾处理机的身影。
第三代餐厨垃圾处理机核心技术在于:
利用太阳能供热的高温生物处理技术。优化了太阳能与其它新能源的互补性,具有可再生和环保等方面的特点,集成了在热管技术上的创新和发明,拓展了太阳能(包括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范围。
采用了航天应用的热管超导传热技术。利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系统加热的热水,即可提供处理工艺所需热能,改变了传统的电加热、热风、蒸汽或燃气等耗能大、加热不均匀等供热方式,其传热效率高、传热速度快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设备冷机快速启动和适应寒冷地域应用等难题,更重要的是达到了节能减排之目的。
采用高温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60-80oC的工艺温度和充分供氧条件下,生物菌群在微电脑工艺自动控制的专利设备中经过8-20小时处理,将餐厨有机废弃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纤维素降解成果糖、葡萄糖等,将大分子的有机物质分解成动、植物易消化或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彻底切断了原物质的分子链。同时,有害菌虫全被杀灭,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
从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机推广情况来看,一些社区及机关、学校、宾馆酒家使用的就地处理设备,被百姓及用户所诟病的最大“痛点”就是废水、臭气、能耗大等问题,使不少设备实际上被迫停用,而第三代餐厨垃圾机破解了这些难题。由于达到“零废无臭”,环境友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就地处置中“邻避”痛点,产出物是含水率小于25%的粉状有机营养剂,可以配置成各种不同农作物施用的有机肥料,提高农作物品质、增产增收。餐厨垃圾无害化及高附加值的资源化科学处理,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餐厨垃圾(或湿垃圾)的传统认知。
第三代餐厨垃圾处理机还可以实现用手机APP进行网格化智能管控,该型号设备由日处理50公斤至3吨不等,均采用先进的变速机构,传动功率小,输出扭矩力大,能耗低,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
早在2005年,原上海市容绿化管理局曾举办餐厨垃圾处理的研讨会,上海天萌公司董事长何其伦应邀出席了会议。在15年多的时间里,何董事长带领企业员工含辛茹苦,孜孜不倦地研发、创新,研制出的第一代、第二代餐厨垃圾机,曾在上海老饭店、楼外楼、鑫旺阁等多家饭店试用。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成功研发了第三代餐厨垃圾机,并获得了12项国家专利,其中有4项是国家发明专利。
当前,全国正处于面临新冠病毒抗疫时期, 上海的垃圾分类正面临湿垃圾处置的“最后一公里突破”。在新冠病毒抗疫视角下,应用高温生物处理工艺和装备,将餐厨垃圾(湿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低能耗的科学处置,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杀灭有害菌虫,将产出物配置成生物有机肥,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广泛应用,实现生态大循环。在污染源发生地,第一时间和第一地点给以科学的处理,杜绝了细菌、病毒在该区域的扩散传染范围。该装备规模处理时,装备的占地面积约为20平方米/吨,符合国家节约用地原则,资源利用高值化。是城市传染性疫病防控工作中值得推广的实效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