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华表示,农业农村部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已经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
一是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已经下发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这些病虫害的防控预案,提前预拨了14亿元的防控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资的准备。
二是加密监测预警。启动了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网上直报,实行每周一报,重大病情随时报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三是精细指导服务。农技部门分病虫制订了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筛选推荐28种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用药,近日又派出了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赴病虫重发区开展巡回指导。
四是搞好应急防治。组织各地开展了病虫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目前小麦条锈病已经累计防治了1800多万亩次、草地贪夜蛾累计防治了190多万亩次,基本上做到了应防尽防,一些地块已经防治两遍以上。据《北京日报》
[延伸]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态势,重大农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条例》从四方面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规范。
一是明确防治责任。二是健全防治制度。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监测内容和信息报告,明确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发布主体。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将农作物病虫害分为三类,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应急处置措施,要求农业农村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储备应急物资,病虫害暴发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三是规范专业化防治服务。四是鼓励绿色防控。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依法推广应用,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推进防治工作的智能化、专业化、绿色化;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有关院校等单位和个人研究、依法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使用绿色防控技术。
此外,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