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在工地上。2017年上半年,在松江区广富林街道的积极推动下,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的新建学生综合事务楼施工现场流动党支部在工地党建活动室成立。在工地上成立临时党支部,顺应了外来务工的流动党员的心声和需求,让身在建设一线的党员们有了一个新的家园,更为党员们提供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促进了项目工程的有序推进。
创新支部建设
拉进建设方和承包方距离
该流动党支部由综合事务楼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王玉强担任书记,副书记分别由施工方、监理方人员担任。同时,为明确共建各方权利义务以及保证流动党支部长期有效开展活动,华东政法大学机关党委、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恒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了党建共建联建协议书。
流动党支部的成立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可以有效提高流动党员素质、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党建温度
流动党员找到了党组织
走进施工现场的党建活动室,不大的房间里会议桌、宣传栏、阅览架、便民角,党旗等党建元素应有尽有。阅览架上陈列着政治类、生活类、经济类、工程专业类等各类书籍,这些都是提供给工地上的党员和群众借阅的,在工作之余,既能为他们解闷,也提升了个人的知识储备。
经过排摸,目前该流动党支部共有党员10名,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依然在户籍地。有些党员在原支部曾担任书记的职务,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但因外出打工,无法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参加党建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憾事。不过现在,工地上建起了党支部,党旗飘在了眼前,让他们倍感欣慰,背井离乡之时,在工地上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保证了党员“离乡不离党”。
加强共建联建
把服务送到党员心坎上
华东政法大学、舜杰建设集团和恒基建设工程公司三方的党组织统一思想,订立了一个“工程建设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以及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双提升”。流动党支部通过开展各类支部活动、进行党员“1对1”指导、“点对点”联系等,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项目科学管理的“带头雁”、文明施工的“领头羊”。
流动党支部成立之后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并组织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参与各类党建活动,丰富他们工作之余的生活。广富林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将党旗、党徽、党建书籍等送到工地上的流动党支部,开展座谈交流,并将加强与流动党支部的共建联建,让鲜红的党旗在工地上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