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皮病 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
防治方法: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50毫升全池泼洒,每隔15天泼洒一次,可以起到预防效果;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100毫升全池泼洒,如病情严重,隔日再泼洒一次;用“强力菌毒杀”药浴,浓度为0.3毫克/升,药浴10分钟。
小瓜虫病 此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部引起。病鱼体表、鳍条或鳃部等处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体消瘦,游动迟钝,浮于水面,有时群集绕池,鱼体不断和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即批死亡。
防治方法:预防时每亩水深1米用“杀虫星”10~15毫升稀释2000倍全池均匀泼洒;治疗时每亩水深1米用“杀虫星”20毫升稀释2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粘孢子虫病 该病由粘孢子虫侵入引起。粘孢子虫往往大量侵袭皮肤、鳃瓣,寄生在鳃表皮组织里不断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灰白色的点状的胞囊,使鳃组织受破坏,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严重感染,使鱼致死。
防治方法:用0.5~1×10~6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连用2~3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治疗鲤鱼碘泡虫病有效;用1~2×10~6灭孢灵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此病。
萎瘪病 该病是由于缺乏营养引起的。病鱼表现为身体瘦弱,肋骨显露,头大尾小,游动无力,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常静止地浮于水面晒太阳,受惊时下沉缓慢,此病轻则影响鱼种质量,重则引起鱼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投饲管理,冬季不停食,只要水温上升到10℃,便继续投喂,一般以精料为主,投喂量占在池鱼体重3%~5%为宜;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保健剂,如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水产专用维生素C,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增强摄食能力,有效预防该病发生。刘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