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浦东新区书院镇洼港村村委会时,只见一幢建筑正在拔地而起,村党总支书记倪引章介绍说,这是村老年学校的新教学点,原先的“学校”面积太小了,已满足不了学员的需求,现在新校的教室面积达到250平方米,容纳量可以达到300余人数。问起为一所村办老年学校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倪书记回答,“用得着,因为这所老年学校,不仅仅在传播着一些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知识,更重要是宣传政治、文明、文化的阵地;村里的决策、规章制度也通过这个平台传递到每家每户,担负着全村稳定治安、传播一村正能量的功能,现经过7年多的实践,证明其办校的意义深远……”
“我们已离不开这所学校了”
洼港村老年学校开办于2007年下半年,最初是落实镇“矛盾不出村”的要求,给老年人开班上课,传播些法律知识,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于是,村里聘请了一位从事司法工作的机关干部担任教师。教室借用的是村里的一间多功能会议室。开办前,黄老师委托村民组长物色60岁以上的老人们作为学员,初步排摸约有60来人报名填表。时间一长,前来上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学校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每一位学员的劲头。村党总支书记也经常性地前来课堂,讲村里发展情况、临港地区开发形势等,使这所老年学校的学员最多时扩展到156人,一时间教室内座无虚席,甚至在走廊内设加座。那些老年人高兴地说,“在这里,吾伲其实是在‘充电’,既能学到保健知识,又能听到外边的发展形势,比起呆在家里高兴多了。村里还让我们当宣传员、调解员,我们都愿意。最近,我们还在宣传‘三违’、反邪教的工作呢。”对此,倪书记也直言不讳地说:“这所老年学校为我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许多工作上,我们已离不开这所‘老年学校’了……”
丰富多彩的课程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老年人自觉地来“老年学校”上课,这自然与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这位黄老师,名叫黄龙福,今年76岁,曾在老港镇司法所工作,从事法律服务二十多年。退休后,被村里聘为“矛盾不出村”调解员。听说村里要办“老年学校”并让自己当老师,起初黄龙福有些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从没做过教师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但黄老师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认为,既然组织推荐,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当好。于是,黄老师便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上课,首先就要列课程,黄老师将老人关注的养身保健作为主课,以调解邻里关系的民法和涉及老人切身利益的财产继承法等为辅课,另外再宣传国际国内大事、核心价值观、反邪教等内容。虽然镇里也会有派出所民警、卫生中心人员等老师来为老人们授课,但80-90%的内容都是由黄龙福自己来准备。老年学校一周上四节课,除去暑假和下雨天,一年约三十五节课。为了让课程不单调不重复,黄龙福每天上班在办公室翻阅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常常跑去区级图书馆和书店买书寻找资料,一年下来光是备课资料就足足有一捆。猜字、猜谜语、猜达人秀老人……黄老师还特别加入一些小游戏吸引老人注意,诙谐幽默的上课语言让老人们哈哈直乐。
“我们学校也有‘学校梦’”
黄龙福说:“中国有‘中国梦’,镇里有‘书院梦’,我们学校也有‘学校梦’,这个梦,就是要迎合社会发展的节律与时代的要求,办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宣传阵地。”于是,老黄无时不在担当着自己的责任,他除了是老年学校的老师外,又是村里的信访调解员。遇上邻里有矛盾,老黄必定要去现场听个明白,当场调解。于是,从家里到村里的一段十多分钟的路程,他总要停个八九次,直至把调解工作做完美为止。渐渐地,村里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在减少,倪书记自豪地说,现在有了老年学校这个平台,来村里抱怨吵闹的人少了,家庭邻里矛盾也越来越少,前几年村里接手案件达到近三十例,最近两年平均三四例,村风民风十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