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涛
国庆期间,河南老君山的“1元午餐”再度成为文旅市场的暖心焦点。在海拔180米的中天门广场,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涂面,搭配着煎蛋、黄瓜段与圣女果,无人值守的餐台旁,游客自主投币或扫码,不仅管饱还能续餐。更难得的是,这“一元午餐”一办就是九年,不但没赔本,反而年年有余。同一时段,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物价同样让人惊喜:景区内7元的雨衣,比门口商贩售价低3元;1.5元的矿泉水、3元的雪碧,让不少游客感慨“终于不用在景区花冤枉钱”。这些看似“吃亏”的经营选择,恰恰戳中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诚信,才是景区最珍贵的“流量密码”,更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长期以来,“景区物价虚高”“旺季宰客”是游客的心头痛点。从某地把“一次性客流”当逐利筹码,将封闭空间转化为抬价底气,部分景区抱着“游客只来一次”的短视思维,透支地域文旅口碑与行业信任。河南这些景区的实践,以鲜明对比打破“景区必宰客”的刻板印象,证明旅游业能跳出“收割式盈利”怪圈。
“1元午餐”的持续走红,核心不是“便宜”,而是诚信坚守与民生温度。这种“让利”换来了长效回报:老君山客流量从早年不足百万跃升至年超200万人次,景区周边民宿、特产店生意随口碑升温,“老家河南”文旅IP越擦越亮。
(来源:群众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