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詹超音散文集《北极星空》
~~~
~~~
~~~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牌号”收藏

  □施国标

  晓军是一位普通的企业职工,他的业余爱好是收藏“老物件”。

  但令我更敬佩的是,他还做着动迁户“门牌号”的收藏。一张铝制品要它干吗?是的,这张连“拾荒人”不屑的门牌号,哓军却把它当成了宝贝,用他的话说:“我要为他人留住曾有一处住地的念想,寻找一份乡愁的记忆。”至今收集到动迁户门牌号己达200余件,满满钉了四门板,放在他家的一间老楼房的走廊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晓军一面做着老物件收藏,一面就做着“门牌号”收藏,又坚持了这么多年,我想在收藏界是不多见的,何况“门牌号”是现代物,不像“老古董”有价值,而这些当今的“门牌号”基本不会有什么升值空间,但晓军还是做了,他认定的是:一张门牌号,就是一份记忆,是社会发展的记证物,这就是它的价值。于是晓军远的开了汽车去,近的骑着电瓶车去,只要哪里有动迁点他决不会放弃,一年四季不管有多大困难,他总会出现在现场。其实收藏“门牌号”比收藏老物件要辛苦得多,老物件,有的是有人送上门来的,有的则自己只要上门看一看,不费多大的辛苦气力,而收藏门牌号,你非到现场不可,如失去了时机,有可能早被运输车当作砖屑运走了。但晓军甘愿去忍受这样的经历,还乐此不疲,从中既有哭笑不得的事,又有意外收获的事:

  严晓军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从气质上看就是一位文化人,但在断壁残垣的动拆迁废墟滩上,却常被人误认为拾垃圾的人,还要被一些拾荒的人前来责问,说是侵犯了他的地盘。面对如此尴尬局面,晓军只得横竖做解释,这些陌生人才给了晓军一张笑脸。当然在动迁点上获取一张“门牌号”并非轻而易举,现场都是断墙残壁,“门牌号”大都被压在废墟里边了,但严晓军为了“收藏”全然不顾这些,他拿着镙丝刀,下蹲着身子、吃力地从缝隙中取出一张“门牌号”,一不小心,自己的手指头被镙丝刀戳破了,但他忍着。

  晓军说“动迁点不管处在哪里,只要被我看到了,是不会放过它的。”有一次,晓军来到南浦大桥附近朋友家白相,当他坐上公交车回家时,晓军从车窗外发现了一处拆房动迁点,他感到眼睛一亮,当机立断要去看一看,于是他一到下一个车站便下了车,重新乘回朋友家。他拿了工具,借了朋友的电瓶车来到拆房点,这一次他收获颇丰,一下子收集到了几十张动迁户的门牌号。

  如此不辞辛劳的“门牌号”收藏,也让晓军有意外的收获。

  去年,老港滨海开发如火如荼,一大批民房要拆,晓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择日而去。惊奇的是,哓军竟在动迁房里拾到了一叠老照片,并在一张合影照中竟发现了自己的父亲,上书一行字:“南汇县安全干部合影”。晓军晓得父亲曾在乡里当过安全干部,现照片里的父亲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晓军的父亲已故世好几年了,难道父亲在天有灵,是在暗中支持着自己的这份业余爱好吗?晓军不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去年8月份,一路超大伏高压线穿越外灶境内,在老街以北的几户人家也同样遇上了动拆迁。想不到的是,当晓军来到现场寻找“门牌号”的过程中,居然又拾到了一张合影老照片,他仔细一看,竟然也有自己母亲身影,上面也有一行字:“南汇县妇女党训班书院学小组合影,1961年11月8日”。当晓军把这张照片给现年87岁的老母亲看时,她竟还能叫出了许多个人的名字。

  有辛苦、有惊喜,晓军的业余生活十分精彩。

  我是在晓军的宅上听完了晓军的这些故事,我被晓军的执着收藏所感动,我想:一张门牌号,就是一颗露珠,折射着大地上的多个精彩世界,晓军的这份认真是值得的,当然价值不在面上的几个阿拉伯字母,而是其内在意义的解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难忘北极那片璀璨的星空
“门牌号”收藏
正月十五的倾心相见
咏元宵
东方城乡报绿野06“门牌号”收藏 2024-03-01 2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