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准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李国祥

  ■如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业和农村缺少活力、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严重失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可以有效执行的“抓手”,没有找准可以牵动全局运转的“牛鼻子”。

  只有找准“牛鼻子”才能打开突破口

  “加大创新改革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是找准能打破旧的思想束缚、能体现新理念、能有效执行又能落地的“抓手”,有了“抓手”,就有了可操作、可执行的着力点,就能打开突破口。这个“抓手”效应,必须是在正确的战略理论和正确的模式路径下才能产生。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实施主体。

  农业现代化必将是中国农业千百年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创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必须首先统筹考虑提高中国主粮产业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话语权以及土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民共富、农村繁荣等重大问题的通盘解决,其实现进程一定首先取决于承担并推进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实施主体。这个实施主体,就是推进“三农”协调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抓手”和“牛鼻子”,找准这个“牛鼻子”资源构成的核心要素,才能打开“三农”变革的突破口,实现战略、模式和路径的全面突破。

  怎样认识这个“牛鼻子”资源构成的核心要素?怎样认识现有农民阶层与农业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农民应当是主要的受益主体,还是主要的创造和执行主体?这是陈旧僵化教条理论的束缚焦点之一,这个束缚焦点必须重新认识。

  现有农民群体难以独立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命

  无论从理论推导,还是实践表现来看,单纯依靠现有农民群体和“培养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大学生务农”等政策形成的农业现代化实施主体,其“抓手”效应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问题还被僵化教条理论束缚着,还没有更大程度解放思想,还没有体现出“创新”和“开放”,所以就发挥不出“抓手”效应。

  目前,极少量特别成功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联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互联网+”农业等典型,都只能是个案,不具备普遍性,尚不能承载起广泛性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尚不能建立起更强大的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户共富体制,很多优秀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经营骨干,受到合作社体制机制的制约,奔忙多年仍不得其果,其问题都集中体现在企业组织不够强大、经管管理不够科学,以此为“抓手”,十年面壁仍难破壁。

  我国农业现代化在面临极其严峻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等多重压力的同时,还承载着土地面源污染已成为全球最大污染源的农田生态治理挑战。

  政府和社会的农业理论、战略和政策研究,必须以更加辩证的哲学发展理念清晰认知:现有农民群体难以作为主要实施主体承担起“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高素质人才和企业化组织才是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高素质人才,不仅包含农技人才、管理人才,还要有文化、教育、资本、策划、美学、建筑等多学科人才。推动企业家阶层和主流社会的贤达阶层、文化阶层、精英阶层等高素质人才群体投身中国广大农村,才能形成强大的新农业、新农村的创造和建设人才军团。

  强大的企业化组织,必须首先由中国企业500强这样的大型工商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带领,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有着优秀的人才、资本、文化、科技、信息、模式等重要资源,具备平台型组织对优秀人才和其他生产力要素的积聚效能,具备凝聚社会优秀资源力量并释放创新、创造的组织架构和运营体系。举全国之力向农业、农村汇聚这样的人才军团和强大企业化组织,就能形成强大的新农业主体力量“抓手”,这样的实施主体,才是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站在更高的战略视野上,以中国大格局农业战略发展观,将人才、文化、组织、资本、信息、科技、模式、体制等资源和要素与“三农”资源深度融合,在农业、农村汇聚起高素质人才军团和强大的企业化组织资源。通过放大人才和企业化组织效能,实现多重资源汇聚,在资源汇聚与价值叠加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体制上寻求突破,探索强大人才军团和企业化组织进入农业、农村的战略理论、落地模式、实现目标和实施路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动力”
找准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村章乡管”状况亟待改变
农民送“文化进城”有深意
东方城乡报观点A04找准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2017-02-09 2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