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农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豇豆红斑病
  豇豆红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变灰尾孢菌侵染所致,俗称豇豆叶斑病。全国均有发生,除在豇豆上危害外,还在扁豆上发生,是豇豆红斑病常见的次要病害。

  【简明诊断特征】

  豇豆红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

  叶片染病,一般先由下部叶片发生,再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始叶片上出现紫红色小病斑;扩大后多为受到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至紫褐色病斑,边缘为灰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变为暗灰色,叶背面密生灰黑色霉,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菌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或雨水反溅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并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20~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90%以上。夏秋季多雨、雨后高温闷热、湿度过大易引发病害。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豇豆红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梅雨期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氮施肥的田块发病重。(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畜牧
沪郊当前麦子苗情管理建议
豇豆红斑病
预防小黄瓜“掐腰”现象
花卉萎蔫的补救措施
减资公告
豆角的生长特性
遗失声明
东方城乡报农技B07豇豆红斑病 2017-02-09 2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