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新镇学史力行、以行践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于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下功夫,将佳洲欣苑门店顽症综合治理项目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学用结合、统筹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11月4日,佳洲欣苑门店的31个违建点位中,30个点位已经拆除,1个点位正在立案查处中;斑驳脱落的院子围墙统一修复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在新镇环保管理第三方的指导下,15家餐饮经营店中已有近半数先行实施了污水监测井(格栅池)和雨污分流管道修建工作。
□通讯员 韩大方 记者 康晓芳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1年7月6日,上视“民生一网通”栏目报道了佳洲欣苑小区群众反映的沿街商店“违法搭建、污水横流、环境污染”的三大问题。据勘查,在新川路(华城路至华夏二路)段南侧,沿街有一排两层商业楼,是上世纪末建设的商业用房。前楼后院,每户南侧还建有约10平方米的独用院子。2004年,房产商又在商业楼后建成了近8万平方米的“佳洲欣苑”,是一个有着611户居民的中等小区。有了人气,门面房的业主、经营户互相攀比,大都在院子里违法搭建厨房或杂用间,有的直接建成2层楼,甚至在2层上再加一层作为营业用房,生意一时风生水起;有的不按规定建设污水监测井(格栅池),造成雨污混接;有的噪音、油烟扰民,一时成为扰民的“重灾区”。历年来,新镇和有关部门多次进行整治,但治一阵,好一阵,“难点”“痛点”根子依然存在。
痛定思痛,新镇结合本次党史学习实践活动,下定决心:要把问题的根治、矛盾的化解转化为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形成了“协同各方,统筹推进;做细工作,重点突破;三环紧扣,务求实效”的工作部署。
明确“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7月6日,协同各方,统筹推进。川沙新镇召集负责五违整治、环保督查、市场监管、消防、派出所、城管、相关社区、联勤工作站、居委等近10个职能部门及单位召开整治部署会,深入研究,统一思想,成立专项工作班子,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分工落实,打好组合拳。
7月7日,对佳洲欣苑门店进行综合执法检查,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即知即改的现场处置和责令整改等措施,将政府坚决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给全体业主和经营户。针对整治中的“拦路虎”一一出招:走访供电部门解决管线整治问题;2次约请燃气管理部门现场共同商议。只要违建当事人一经签署拆违承诺书,供电和燃气部门就紧紧跟上,配合工作。各部门的无缝衔接,有力保障了每一个时间节点的落实。
做细工作,重点突破。约有半数的门店业主居住在省外、境外,为了让全体业主及早了解和配合政府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心和步骤,专项工作组除了召开业主和经营户座谈会外,还与华夏社区、妙境居委会、城管联勤工作站一次次上门,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与“不见面”、“不能见面”的当事人、相关人反复联系,讲明政策依据和法律法规,讲明治理的标准和时间节点,鼓励业主能尽快主动前来办理委托拆除的手续,或者出具委托代为办理的文书。经过多次反复的不懈努力,一些业主看清了形势,就连在日本的一位业主也专程回国,在隔离期满后,赶上了配合拆违的“末班车”。对不予配合拆除违建业主,在多次劝导无效的情况下,城管综合执法队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三环紧扣 务求实效
川沙新镇党委、政府“违建拆除、污水截流、环境整治”三环紧扣,以提高市民“满意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务求实效。
第一个环节,拆违与设施改造。消除违建的同时,要求佳洲欣苑门店的相关业主和经营者,将厨房等违建部位的设施设备移入有证房产内(室内),并根据环保要求同步进行减少油烟、噪声的更新改造。
第二个环节,餐饮业态合规经营。由于之前的私搭乱建,各家原有的排污管道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新镇职能部门与居委、物业、施工单位对门店、居民小区的雨污水系统进行了仔细甄别。严格要求15家餐饮店在各自的院子里独立建设“污水检查井”(格栅池),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防止废油脂进入污水管道。
第三个环节,拆后及时修复整新。一方面,在拆除违建的同时,及时修复屋顶、墙面,防止渗水、漏水引起有证房屋内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明确院外围墙的修复方案和业主、租赁户自行修复有证建筑的口径:严格对照产证面积,不得产生新的违法搭建。
11月4日,专项工作组又一次组织现场办公,邀请环保管理第三方——环保管家的技术员,对佳洲欣苑门店餐饮店从业人员在现场开展专业指导,引导商户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自行出资建设满足经营业态和规模需求的污水处理装置,确保环保、水务部门验收通过。许多经营者表示:“新镇政府一切以市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热心为经营者服务,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预计此次所有的工程建设将于11月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