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小七孔景区观光游玩。图源新华社
□李松
贵州荔波小七孔,碧水绕古桥如人间仙境,乡村客栈预订量激增;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称的河南陕州地坑院,夜游门票销售额暴增……近两年,县域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县域旅游是以县级行政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整合各种旅游要素,构建起以旅游为核心,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旅游全产业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宜勇表示。
“‘奔县游’正成为推动县域旅游发展的新热潮。”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说,“这一潮流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让更多人领略到乡村的独特魅力。”
今日游客爱“奔县”
县域旅游到底有多火?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桂林阳朔、惠州惠东、汕头南澳、福州平潭等县域民宿热度高,国庆假期前三天巴州“尉犁县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311%,“博湖县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263%,“库尔勒旅游景点”搜索量同比增长484%。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近百个县城国庆假期酒店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50%。
县域旅游火,源自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变化。
从需求端看,如今许多人旅游已不满足于“刷存在感”,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个人情感满足和个人游历价值的实现,小县城旅游的新鲜感,恰好可以满足差异化的游乐体验。此外,游客旅游消费更趋理性、务实,更加追求消费收益最大化。与一、二线旅游城市相比,县域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较少,其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游览体验感更好。
从供给端看,县域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相关配套逐步完善,越来越多县城和小城镇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IP,给游客提供更独特的旅游体验。比如,一些县域依托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物产美食、节庆展演等资源,打造乡村美食品鉴、农耕文化体验、非遗技艺展示、民俗活动等多元化体验。除了自然和人文资源外,不少县域旅游还积极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包括露营、研学、乡村游、夜间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在县域地区迅速兴起,它们赋予游客的,正是那份“专属于我”的情绪价值。
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今年国庆假期,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因游戏《黑神话:悟空》而爆火。短时间内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出现大量排队、游客等待时间长等情况。
10月2日,一段游客在小西天排队高喊“差评”的视频引起争议。对此,当地线上线下齐发力,举全县之力“花式宠客”,挽回了“天命人”的心,也让隰县文旅口碑反转。
“隰县难题”是当前不少县域旅游暴露出来的新挑战之一。
首先,在供给端,部分县域旅游目的地传统产品供给过剩,而精品、特色产品供给不足。
一些县城跟风建设古街古镇,商铺小吃、网红景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度展示,没有地方风俗的特色呈现,非标产品供给不足。一式的小吃“三件套”,臭豆腐、烤鱿鱼、老酸奶;一样的旅游纪念品,风铃、木雕、小玩具;到处都是“我在××很想你”路牌……差异化挖掘不足。
其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需要更高包容度。
依托特有的自然、文化和社会资源开发旅游,一些县域往往面临生态环境承载力制约。一方面,交通、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接近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红线区域,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另一方面,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存在过度商业化。
“个别县域文旅发展带来了地方日常生活异化、文化冲突、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原生态生活气息被侵蚀,地方‘味道’慢慢变淡。”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文智说。
再者,配套设施跟不上。一些县域配套服务体系尚不成熟,公共设施日常管理运维不足,文化场馆、旅游公厕、停车场、露营地等管理不到位,旅游旺季容易出现人车拥堵、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服务意识不足、标准规范监管不足、主客冲突等现象。
小精美专 各美其美
部分已出圈的县域旅游要“火下去”,需要积极推动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夯实县城硬件基础、补齐软件短板,为实现“奔县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县域旅游要“火下去”,需要深耕“小精美专”。在县域旅游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要想赢得“泼天的富贵”,核心还在于擦亮特色。以“村超”发源地——贵州榕江县来说,当地把足球赛事与民族文化、非遗美食、淳朴民风等相结合进行创新,打造“村超”品牌,碰撞出耀眼的“旅游火花”。
专家建议,各地要着眼长远,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特点,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
“县域旅游要加快融合发展。”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程励建议,“深度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打造县域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历史文化穿越之旅、民俗文化体验之旅、文化遗产探寻之旅等,增强游客对县域文化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此外,要充分发挥县域旅游资源特色,打造体现特色和差异的县域旅游项目,加快推动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
县域旅游要“火下去”,还需要注重“数智引领”。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数智化服务、营销与管理水平,推动文旅产业数智化改造与转型升级。
一方面,完善数智化旅游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程励建议,加大县域5G网络、智能交通、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打造一体化的县域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人脸识别电子门票系统、智能客流调控与安全监控等手段,实施景区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提升数智旅游体验品质。“打造沉浸式旅游景点、数字化文博场馆、智慧化文创街区等新场景,发展元宇宙文旅、情景式演艺、沉浸式夜游等新业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品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需求。”程励说。
此外,还要开展数智化营销。借助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推广县域旅游,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内容生成、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等技术手段,分析游客行为,自动化生成旅游攻略,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旅游体验,提升县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县域旅游要“火下去”,需要强化综合治理。县域旅游应与周边区域形成联动,共同构建旅游生态圈,全面提升县域文旅综合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一方面,健全完善硬件设施,逐步增加公交车、接驳车、共享单车等交通配套,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增加住宿设施和停车场,持续提升接待能力。“县域旅游要实现主客共享,既能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和游憩需要,又能满足游客的旅游、度假和旅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配套服务是县域旅游能够发展起来的关键。”黄璜说。
另一方面,做优服务保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小事做好、大事做细,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在黄璜看来,一座县城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除了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从游客视角,以打造优质旅游产品集群和提升旅游吸引力为重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易实施、能见效的改进措施入手,在推广旅游知名度、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
(来源:新华社)